尋訪扶貧足跡,共話鄉村振興——東南大學“信鄉往之”調研小隊在河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而疫情的反復爆發則是阻滯了農村產業發展,讓鄉村經濟陷入了困境。成本上升、庫存積壓、渠道萎縮、銷售停滯,種種困難的疊加無疑給鄉村振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1月4日,來自東南大學的“信鄉往之” 調研小隊赴河南省信陽市李家寨鎮,多方面調研疫情新形勢下家鄉信陽的鄉村發展現狀,深入挖掘其鄉村振興進程中的新思路,總結尚存問題,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
1月4日清晨,實踐隊員們集合出發,乘車來到了李家寨,與李家寨鎮鎮長劉雨青女士展開了座談交流,在她的講述下一步步加深了對這片土地的了解。
李家寨鎮地處浉河區南部,東與羅山縣周黨鎮、朱堂鄉接壤,南與湖北省廣水市武勝關鎮毗鄰,西與譚家河鄉為鄰,北與柳林鄉接壤。過去的20多年間,李家寨屬于雞公山管理區轄,而于2022年12月31號被正式地移交給浉河區。“信鄉往之”小隊來到李家寨調研的時間恰好是李家寨并軌到浉河區的一個階段,而這樣的行政劃分調整為李家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李家寨鎮在冊的人口有三萬多人,但是在家的人口有一萬左右。“別的地方都開始修四號農村路了,我們的村村通還是90年代版本,所以李家寨整體的情況就是,相對別的鄉鎮發展非常滯后。”而致使李家寨鎮居民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人口流失和產業發展受阻。
在和劉鎮長交流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了解到,為了解決這些發展難題,李家寨人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特點開辟出了獨特的發展之路。經過劉鎮長的介紹,實踐隊員們參觀了建設在李家寨東部水口廟的一個蘭花蘭草基地——“國香蘭園”。這個基地是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名義建立的蘭花大棚,實踐隊員們在參觀途中,對于負責基地的村干部進行了采訪,了解到基地現在還沒有營收,但是銷售渠道不成問題,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帶動;同時,基地的發展將會成為水口廟的一個亮點,成為李家寨鎮最大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村干部這樣說:“我們水口廟無論是從人才上,還是從思維上,或者是從我們產業發展上,都具有超前性,具有高瞻遠矚性。這個示范點在我們整個李家寨,是起到一個引領示范作用的。”
參觀完蘭花大棚后,實踐隊員們又趕往了下一個目的地——201倉庫。李家寨中茶地區的201倉庫是90年代后期的一個軍需倉,現在處于廢置狀態,它的整體環境非常適合做民宿產業。李家寨主要方向即是發展這種農旅文旅康養,利用現有的這些房產資源,鼓勵老百姓自己去當民宿主,像莫干山那種模式一樣,把這個民宿發展起來。“所以我們現在重點的方向就是在往這個方向往前走。”劉鎮長說道。
劉鎮長特別提到期望通過發展三產再反哺一產和二產。為什么要反哺呢?她提到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如果把民宿成規模成片區的發展起來,農產品滯銷會得到有效解決。比如說去東臺山那邊住民宿會在街上買一些農特產品,包括民宿主也進行推薦,那么游客到一個地方不光是看景,不光是休閑,也會想帶走一些這個地方的記憶,所以政府希望通過三產再回過頭來反哺一產和二產。核心想法就是所有文化項目最終目的是帶動這個地方整體的發展。
1月4日下午,實踐隊員們前去探訪了李家寨的明星產業——泉豆藏豆制品有限公司,并有幸采訪到了該公司的負責人。后了解到,目前銷售的產品中有地鍋豆腐、地鍋千張這種常見產品,也有素腸、素雞、煙熏烤腸等純手工產品,更是有申請了專利權的特色產品:豆腐乳,豆渣醬,豆渣糕點等預制菜。其中銷售情況最好的當屬地鍋豆腐、豆筋、千張等每日均可在老百姓餐桌上看見的食品。 負責人說,他們致力于把泉豆藏建設成集加工,觀光,品嘗一體化的公司,讓大家看到他們做的是放心的豆腐,采用的原料是零添加的。企業的信念是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健康的食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往上走,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采訪過程中,隊員得知,疫情給公司帶來的沖擊也是巨大的:人們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公司訂單量下滑;而且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往80元一包的食用堿價格翻了一番甚至兩番。但負責人表示,秉持著必須要讓老百姓吃到放心又實惠的豆腐的理念,泉豆藏豆制品公司沒有因上述原因提高產品價格;面對疫情帶來的訂單減少,泉豆藏豆制品公司轉弊為利,通過制定人性化的工作時間:自早上七點到下午三點,幫助家住附近的員工更好地處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并且得益于設備的逐步完善,生產過程實現了半設備半人工,減輕了員工的工作強度。負責人表示能保證員工每天都有班上,包三餐,可以領到正常工資。
經過這次座談與走訪,隊員們了解到了李家寨最真實的民生狀況、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李家寨人推陳出新、因地制宜謀求發展的扎實舉措。在三年疫情防控攻堅戰期間,李家寨緊跟市里的節奏,出色地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并調整政策幫助各企業適應疫情沖擊。實踐隊于次日召開全體組會,開展“尋訪扶貧足跡,共話鄉村振興”主題理論學習,隊員們探討李家寨在鄉村振興進程中開辟的新思路,認為在政府的引領下,李家寨鎮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開辟出獨特的鄉村振興之路。
通過本次實踐,大學生走入鄉鎮,用腳步丈量廣袤大地,用紙筆記錄鄉村振興,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更加堅定了“學以致用、學以報國”的理想信念,詮釋了東大學子的青春風采。
時間:2023-02-13 作者:楊晨 來源:東南大學 關注:
- 玩轉指尖潮流,智慧助老進社區
-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的發展下,數字生活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而據中國老年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顯示,當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
- 02-13
- 走訪黃花山村,探索鄉村振興
- 我們是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鮮食記“返家鄉”實踐隊,在2023年的寒假“返家鄉”期間在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
本篇是 - 02-13
- 民以“食”為天,海鮮“安”為先
- 我們是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鮮食記“返家鄉”實踐隊,在2023年的寒假“返家鄉”期間在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
本篇是 - 02-13
- 學思踐悟,踔厲奮發
- 大連理工大學赴遼寧省大連市“學思踐悟,踔厲奮發”實踐隊中期紀實
- 02-13
- “返家鄉”社會實踐感悟
- 這次寒假的“返家鄉”實踐活動中我聽從村委會的安排,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從中也感悟到了很多,收獲也滿滿,在跟我的團隊一起工
-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