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董子故里,品儒家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非遺是城市文脈的載體,董子文化街集聚了德州漆畫、古法傳拓等近20項“手造”項目,還有書法藝術、紅木文化等業態的經營機構300余家,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韻律的特色老街。為對董子(董仲舒)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有更加深入了解,對德州“手造”項目文化進行走訪和挖掘,同時游賞董子文化街周邊風景畫,2022年12月22日,曲阜師范大學學生工作處“根”時代,揚傳統小分隊來到山東省德州市董子文化街進行調研,目的在于弘揚德州地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熱愛。
古建筑與現代商業有機結合
通過前期的準備,實踐隊員們了解到,董子文化街街道兩旁即是紅木文化等業態經營機構,文化街以徽式建筑為主體,黛瓦白墻,明間大窗,古建筑風格與現代商業業態有機融合。建筑采用了飛檐斗拱的技巧,氣勢宏偉,突出了漢風唐韻的風格,與周圍河湖風景渾然天成。實踐隊員們先后踏入董子文化園、董子故居、董子祠、董學村,追尋董仲舒先生的足跡,聆聽圣賢的教誨。實踐隊員們在店鋪老板的介紹下了解到,唐代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斗拱碩大,出檐深遠。因為斗拱越大,建筑看上去才更加有氣魄,更加嚴整開朗。 唐代建筑藝術愈加成熟,無論是斗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都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老板說道,古建筑風格與現代商業的融合,能夠更加吸引游客和買家,基于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買家會更加信任現代商業并主動學習了解相關文化。這也是董子文化街建立的意義所在。
非遺物質黑陶
實踐隊員們在街道上發現許多雕刻石碑,其中有孟母四遷的故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州雜技、龍山文化代表技藝黑陶等。據了解,德州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而德州黑陶是龍山“手造”文化的特色代表。黑陶材質高雅,以黃河流域的紅泥為原料,要經過二十余道手工工藝才能制成。黑陶既顯示出年代的底蘊,又彰顯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觀察了車間老師完成工藝品的整個過程,實踐隊員們也體驗了黑陶的拉胚成型。通過老師的幫助,隊員們手中的泥胚逐漸成型。
一代鴻儒董仲舒
董子文化街最初是為了紀念董仲舒而建立。一代鴻儒--中國漢代哲學大家董仲舒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漢朝的盛世局面。在旅游區河湖路邊,有著多個德州市歷史文化名人:董仲舒、東方朔、任繼愈等。游客們在游賞風景的同時,還會學習到很多文人知識。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三綱五常重要思想便是董仲舒所提出,另外,“大一統”思想是董仲舒先生為解決景帝時代吳楚七國之亂局面所采取的思想,也是他政治哲學的核心,對維持漢代統一局面作出重要貢獻。歷史文化名人具有激勵作用,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在旅游景點中穿插歷史文化名人,將文化風景融為一體,利用名人作為一種傳承文化的載體,具有特殊的凝聚力。
在實踐活動開始前,為保證實踐活動的成效,實踐隊伍制定了詳實可行的活動方案。通過“實踐前準備”、“實踐經歷”、“實踐收獲”等問題設計,讓實踐隊員們帶著問題去參觀、去學習、去探索,最后形成可行的實踐報告。在實踐途中,實踐隊員們對于時間地點的垃圾及時清理,保持了董子文化街的街道衛生,助理創建文明研學實踐活動。
通過對董子文化街的調研,實踐隊員們認識到這樣一個兼文化景點與旅游勝地為一體的特色老街,可成為德州新的城市名片,極大的提高了德州市的文化地位,增加德州的吸引力與輻射范圍。另外,將古代建筑與現代商業融為一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于德州“手造”文化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儒家文化經歷數千年,而董子對于推動儒家文化傳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隊員們對于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古為今用,進而影響身邊的人。
時間:2023-01-10 作者:于夢雪 來源:孫鑫宇 關注:
- 尋書法之根,悟書法底蘊
- 為了讓新時代青年更加的深入了解、傳播書法文化,加強對傳統書法文化的弘揚和保護,2023年1月10日,曲阜師范大學“尋根增華”文化傳承
- 01-10
- 妙哉,義信之道
- 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再一次強調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必要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作為我國傳統文
- 01-09
- 觀文化昌盛,延傳承火炬
- 為實現弘揚傳播儒家文化,繼承保護家鄉文化,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小組部分成員于2023年1
-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