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欣蕊)為實現“弘揚傳播儒家文化,繼承保護家鄉文化”兩條線舉措,2023年1月8日,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隊全體成員按照確定的“儒學之智與家鄉傳統技藝相聯結”主題在山東省、四川省、湖北省、遼寧省、吉林省、浙江省、安徽省、浙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八個不同的省份、自治區通過線上與線下、實踐調研與宣傳推廣相結合的方式展開了當日的實踐活動。通過隨機路人訪談、社區實地走訪、走進文化遺址等方式更深入地讓儒家文化“智”基因流淌在民族血脈中,使人們在傳統技藝中感受到“智”氣息,推動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齊魯大地,九省通衢山東省隊員們于2023年1月8日來到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會盟社區進行調研和走訪,以傳統技藝為基點,通過發放宣傳單播放視頻等方式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儒家文化的“智”。在實踐開始之前,隊員張文寧搜集了關于“智”文化的相關資料和調查問卷,并準備了與“智”有關的民間文學視頻。經過實踐調查,隊員們發現當地群眾對“智”的認知比較淺薄,提及與智相關的傳統技藝,極少數人才給出答案。對此情況,隊員們將提前搜集好的與“智”相關的傳統技藝通過講述和播放視頻的方式呈現給當地人民。其中人們對山東菏澤牡丹區曹州面人最感興趣,于是隊員對此展開了講解。
湖北省隊員通過走訪上五房村,調查人們對于智文化和湖北傳統技藝的了解程度,并以短視頻為媒介為他們講解傳統的湖北傳統技藝。在實踐過程中,隊員走訪各家各戶,分發調查問卷,在受訪人填寫完調查問卷后,為他們分發提前準備好的資料,并進行解讀。最后給受訪人播放一段含有智思想內涵的傳統技藝宣傳的小視頻,使他們對于智思想的印象更為深刻。
線上+線下,共探儒學智安徽省隊員于1月8日上午利用新媒體手段開展線上會議來進行宣講活動。會議線上宣傳《論語》中的“ 智”,隊員丁萍在向入會人員宣傳儒家“智”文化時與家鄉的傳統技藝聯系在一起,使大眾更易接受儒家文化。當日下午深入宿州市戲劇院針對群眾對儒家文化與家鄉文化的了解進行調查探究。首先,實踐隊員采訪了一些群眾,并請他們填寫了有關傳統文化的調查問卷。后針對家鄉傳統技藝進行了詢問,并向他們介紹了徽州剪紙這一家鄉傳統技藝。
實踐小組吉林延邊、廣西河池、遼寧各組成員于1月8日下午,通過線上開啟騰訊會議的的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并進行宣講,進一步增強大家對于儒家文化和家鄉文化的理解。各組成員對儒家“智”文化進行了詳細的宣講,并分別介紹了朝鮮族民族樂器制作技藝、東北大鼓和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地方傳統建筑技藝——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等家鄉傳統技藝,助力儒家文化的傳播發揚以及家鄉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圖為實踐隊員進行線上宣講活動。通訊員 韋邱娜 供圖
傳世濃香,智入老窖在1月8號上午,四川省隊員們通過對隨機路人訪談、調查問卷的發放,發現大部分民眾能講出“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等朗朗上口的論語語句,明確智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道德范疇。據此,實踐隊隊員們調研與宣傳推廣相結合,為大眾普及儒家文化中“智”思想。為實現繼承保護家鄉文化,1月8號下午,調研實踐隊部分成員來到四川省瀘州市瀘州老窖基地進行實地調研老窖酒釀制技藝文化。通過和釀酒人的交流,實踐隊隊員們明晰了瀘州老窖的歷史溯源。最后實踐隊隊員深刻體會到:蘊藏于制曲、釀造等各個方面的“天地同釀、人間共生”的智理念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社會和諧,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
魚米之鄉,鐘靈毓秀為了探究地方文化中所體現的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與地方文化之間的共生關系,弘揚與保護我國傳統文化,1月8日,實踐隊浙江省隊員們走訪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學習魚米之鄉傳承千年的耕織技藝——湖州“輯里絲”。隊員們到湖州市南潯鎮輯里村,學習“輯里絲”傳統制作工藝并參觀了當地的輯里湖絲博物館。之后,實踐隊隊員又走訪了基里村里的村民,進一步了解人們對家鄉傳統技藝的認同程度。

圖為湖州“輯里絲。通訊員 屠陳戀 供圖
通過一天的宣傳儒家“智”思想,保護家鄉傳統技藝文化。隊員們總結到:不惑、知人、好學是成為一位智者的必修課,但要成為一位真正的智者,光是懂得這些并不足夠,中國的智慧向來都是實踐的智慧,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聰明的人如同水一般靈動快樂,意思是聰明的人能夠不為凡事所擾,在變化無常的環境中變通自如,通透快樂地活著。作為儒學的傳承者,我們雖做不到孔夫子那般的大智慧,但也不妨礙我們在生活中做一個智慧的人,在世間活的聰明且可愛。同時,對于家鄉的文化,理應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積極做好家鄉文化保護傳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