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欣蕊)為實現“弘揚傳播儒家文化,繼承保護家鄉文化”兩條線舉措,2023年1月4日,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杏壇春雨入鄉土,犁牛勤耕承鄉髓”調研實踐隊全體成員按照確定的“儒學之禮與家鄉民間文學相聯結”主題在山東省、四川省、湖北省、遼寧省、吉林省、浙江省、安徽省、浙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八個不同的省份、自治區通過線上與線下、實踐調研與宣傳推廣相結合的方式展開了當日的實踐活動。通過隨機路人訪談、社區實地走訪、走進古人故居、走進文化遺址等方式更深入地讓儒家文化“禮”基因流淌在民族血脈中,使人們傾聽到民間文學遺留下的聲音,感受優秀民間文學傳統文化的氣息,推動民間文學在當今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向我舊題詩處、更重游為了更深刻的了解民間文化,浙江省隊員們走訪浙江省溫州市劉伯溫故居,重游古人故居之地,觀察古人對儒學之道的踐行。由于所走訪地區距離較遠,1月4日清晨,實踐隊隊員便踏上前往目的地的步伐。路途中,實踐隊隊員在網上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劉伯溫的經典故事,其中有一則引起了隊員們的關注——劉伯溫智取溫州城。為了考證故事的真實性,實踐隊一到達目的地,就詢問了當地附近的溫州居民。許多人表示聽說過這個故事,特別是當地的一些老人。了解了關于劉伯溫的一些民間故事之后,實踐隊隊員們又前往參觀了劉伯溫的故居,在隊員基本瀏覽完劉基廟中的全部景觀后,回顧劉基廟中的建筑風格,加上景區內的牌匾,雕像等所體現的君臣之禮,父子之禮,再回想起來之前隊員們所了解到的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大破溫州城,保護溫州城百姓的民間故事。一個正氣凌然、有勇有謀、進退有度的古代智者形象在隊員們的腦中逐漸清晰。
竹海碧蜀南,萬馬奔三州在1月4日上午,四川省隊員們通過對隨機路人訪談,調查問卷的發放,發現大部分民眾了解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明確禮是社會秩序和規范,能表明一些禮的現代意義。但對禮的起源、本質等還比較模糊。據此,實踐隊隊員們調研與宣傳推廣相結合,為大眾普及儒家文化中“禮”思想。宣講時用故事帶入場景,用視頻增加樂趣,教小朋友們寫、讀論語中禮的句子。使廣大民眾有故事可述、有知識可講,從而更好的拓寬儒學文化傳播度。為實現繼承保護家鄉文化,1月4號下午,調研實踐隊部分四川省成員帶著宣傳資料、問卷、海報等深入社區調研實踐。通過對社區民眾對于四川民間文學的了解程度調研,隊員們發現民眾對于家鄉民間文學的了解程度不夠。因此實踐隊隊員給民眾普及四川民間文學《薩格爾史詩》。一方面對此史詩內容進行講解,使群眾更深入了解自己家鄉民間文學文化。另一方面選取主題思想為“禮”的片段,對片段中“禮”的體現進行分析,加強大眾對儒家文化“禮”的理解。

圖為實踐隊員為民眾普及的民間文學《薩格爾史詩》。通訊員 曾潔 供圖
鶴舞荊楚,夢越九州湖北省隊員們于1月4日上午對湖北省黃岡市扁擔埒村的村民們進行采訪和調查。本次實踐獲取了人們對于民間文學與禮的了解程度,向村民們講解了民間文學與禮的內涵,進行禮文化主題思想的宣傳。而省內隊員則是來到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陳長中心村進行調研和走訪,通過發放宣傳單、播放視頻等方式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儒家文化的“禮”,推動民間文學的傳播發展。

圖為湖北省實踐隊員在對村民進行采訪調研。通訊員 梅捷 供圖
吉遼皖桂,一“網”無前吉林、遼寧、安徽省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隊員們通過線上開啟騰訊會議的方式進行宣講。吉林省隊員從禮的起源與內涵、《論語》中的“禮”思想、禮的現代意義三大方面對禮進行了全方位的講解。最后,隊員李禹潼通過講解家鄉民間文學“滿族說部”中禮的體現來說明,儒家文化已經潛移默化的深入當地文化。遼寧省隊員先從人們熟知的省內文化民間文學講起,后將禮通過民間故事《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引入進來。安徽省隊員在開始宣講之前給入會人員發送了問卷鏈接,簡單了解學生對于儒家文化和家鄉文化的基本情況,接著,實踐隊員丁萍向入會人員介紹了家鄉文化中體現了《論語》中禮的思想的民間文學,即徽州之禮俗。緊接著,實踐隊員給入會人員播放了有關禮學的民謠《為人當報父母恩》。廣西隊員們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開展儒學文化宣傳活動,宣講儒家文化中的“禮”思想以及介紹家鄉的民間文學——神話傳說《布洛陀》。其中的宗法制度就如同儒家所說的“禮”,遵守宗法制度就如同儒家強調的守禮,而二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秩序。
通過一天的宣傳儒家“禮”思想,保護家鄉民間文學文化。隊員們總結到:儒家的禮樂教化首先表現在培養一個人的教養,進而促進社會的有序化,最終達到社會的和諧。我們呼喚一個“富裕的中國”,更需要一個“文明的中國”。必須從傳統禮樂所蘊含的深邃精神中汲取營養,提升國民的個人教養,促進社會的整體和諧。對于自己家鄉的文化,要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積極做好家鄉文化保護傳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