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師大學子:尋訪徐州博物館,學習弘揚傳統文化
博物館代表著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味,不同的展品和其獨到的收藏理念構成了博物館自身的風貌與氣質,也能夠折射出一個國家的風貌與氣質。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高祖劉邦在《大風歌》中說的故鄉便是今天的徐州,徐州博物館不僅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而且還建在乾隆行宮舊址上,就是云龍山行宮,隨著徐州博物館規模的擴大,乾隆行宮漸漸成了博物館的一部分,在江浙地區的市級博物館中,藏品堪稱最為驚艷的,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里出土了各種金銀器,陶瓷玉器,青銅器不計其數。
走進徐州博物館,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滄桑感徐州博物館,陳列樓共有八個展廳,由《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俑偶華彩》、《清式家具》等主題展覽構成。
首先,我們來到了《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主題展 ,在這個展覽廳中我們看到了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時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銅器,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聞名遐爾的彩繪陶器,新沂花廳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反映當時南北文化交流的繁盛狀況,還有戴莊九女墩戰國墓出土的青銅器等,這些都再現了徐州人的祖先生產生活的場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生活,它們作為中國的傳統技藝,代表中國器皿的發展,也代表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發展傳播的見證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漢代王室遺留下來的珍寶。西漢金帶扣、龜鈕銀印、鎏金獸形硯、銅牛燈、銅鼎等銅器、金銀器珍品,西漢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玉棺、玉卮、蟠龍玉佩等玉器珍品以及原始青瓷、釉陶、漆陶、大型實用陶器、各種鐵器和石制建筑構件等文物,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以及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的狀況,并且這些文物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也反映了社會的變革、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變化。它我們幫助人們認識和恢復歷史本來面貌,特別是對沒有文字記載的人類遠古歷史,更是成了我們了解、認識不同歷史階段人類活動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依據。
我們接著參觀了乾隆行宮,乾隆行宮是1757年兩江總督為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駐蹕徐州,在原禹王廟基礎上改建而成,現僅存行宮大殿,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行宮東側碑園為一組清幽典雅的古典園林式建筑,園內陳列唐代石幢和唐宋時期的書法名家法帖刻石近百方,是一處典雅秀美的文物園林,同時也是乾隆皇帝當時來徐州休息和辦事的臨時場所。原本面積很大,還很壯觀,不過隨著歷史的變化,現在只剩下一小部分了。乾隆在很多地方都有行宮,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有很多游客到訪,可能這里面積較小,比較隱蔽,相較于其他行宮更為清凈。乾隆行宮目前是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子雖然較小,但里面別有洞天。景色宜人,移步換景,古樹參天,綠樹成蔭,景色不輸其他園林。“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雪”;“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這是乾隆皇帝給這座行宮寫的兩幅對聯,即便沒有去過,看到這對聯便也能想象到乾隆行宮的景色有多美。
徐州博物館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代表徐州當地獨特的文化,館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溫度,都在講述著它與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記錄時光的流逝與時代的變遷。就在我們欣賞,參觀的那一瞬間讓城市的歷史變得真實,感受到穿越時空而來的那種濃厚的文化氣息,給人以沉浸式的極致體驗。同時它是我們人類記憶的保存者,保存我們的群體記憶和文化內核,通過這種記憶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結在一起,給我們以力量、凝聚力以及對永恒的啟示,讓我們后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啟迪我們的未來。
時間:2023-01-02 作者:曹欣茹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數字鄉村有青年,共筑網絡新時代
- 隨著5G的興起,數字鄉村的建設逐漸清晰。但是,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問題。針對問題,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子探民情,數字助振興”鄉
- 01-02
- 助夢產業振興,啟動線上會議
- 為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01-02
- 學風箏節品濰坊文化
- “一年一度春草綠,又見紙鳶滿園飛。”風箏,春天的使者,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向廣大群眾宣傳濰坊風箏節,激發群眾對傳統知識和文化
- 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