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推進深度“綠色”——城市垃圾分類,人人責無旁貸!
為有效增強人民群眾參與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建設深度“綠色”城市。8月18日-8月25日,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社會實踐團隊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問題與大眾價值觀的探討”為主題,在江蘇南京、江蘇蘇州、河南新鄉、河南濮陽兩省四地進行了第二輪社會實踐,深入了解各地垃圾分類的執行情況和大眾對垃圾分類的價值觀認識。
日臻完善的公司垃圾分類
8月18日,團隊成員彭程前往江蘇省蘇州市快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調查公司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和職員的價值觀理念。團隊成員通過采訪交流的形式對公司職員進行調研,提出問題并咨詢請教。大多數公司職員都對垃圾分類有自覺的意識,認為每天合理執行好垃圾分類,促進工作環境整潔,推進措施完善到位,是每位員工必不可少的責任與義務。團隊成員在向公司職員詢問垃圾分類遇到的哪些不便時,垃圾桶設置數量不夠、垃圾投放時間與垃圾投放點開放時間的錯開、出門扔垃圾的次數偏多是他們在垃圾分類時所遇到的主要不便。由此看出,公司職員對垃圾分類有清楚的認識和合理的意識,若推進政策進一步執行,將使公司垃圾分類日臻完善。
此次調研后,團隊成員彭程對垃圾分類執行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深刻領會到:垃圾分類處理,只有政策有效多元化的執行,才會一定程度上減少環境污染并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也對公司職員的自覺意識表達了贊美與支持。我們大眾,一定要學會準確高效地執行垃圾分類,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理念,將其當做自己的義務,努力提高自主的綠色環保意識。
(彭程采訪公司職員)
力學篤行的校園垃圾分類
8月20日,團隊成員王修宇前往河南省新鄉市第二中學,著重調研校園的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和學生的價值觀理念。團隊成員通過采訪交流、問卷調查的形式與學校中學生進行積極溝通,熟悉校園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學校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有效執行垃圾分類,設立了垃圾桶,張貼了橫幅標語,并開設課程,以理論促學的方式引導同學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同時,校園里也開設了很多特色活動或者課程以實踐體驗的方式增強學生們這方面的知識。中學生們都十分注重垃圾分類的執行,認為這個是綠色生活的關鍵部分,并在學校老師的引導下保持著良好的垃圾分類意識。最終學校實現了環境的整潔美觀,實現了力學篤行的校園綠色環保教育。
社會實踐后,團隊成員王修宇對此充滿了感慨:作為教育的“圣地”,學校良好的環保教育對學生們責任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作為民族的希望,作為青少年,中學生們可以在引導下有效地執行垃圾分類,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并付諸實踐,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現象。希望更多的中小學可以重視,為祖國的環保綠色貢獻一份力量。
(王修宇采訪高中生)
任重道遠的游客垃圾分類
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和普通市民,此前團隊成員權震對于垃圾分類的各種知識并不是特別熟悉,甚至可以說有點陌生。8月22日,他前往南京市玄武湖景區,采取線上問卷調查與線下采訪交流的方式,對調研地的垃圾
分類情況和游客的價值觀理念進行了詳細的了解,這次的線下調查活動使他收獲頗豐。
早在2017年,南京就被列入全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城市之一,按照垃圾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團隊成員在調研中發現,雖近幾年政府實施了《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條例》,但政策的執行并不是很到位,部分自覺性較差的游客仍然會無視對垃圾的分類,也有一些老年游客,由于接觸媒體的機會較少,對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較低于年輕人。同時,部分游客對于垃圾分類仍處在學習階段,缺少清晰的價值觀,對垃圾分類仍舊不是很熟悉,也不愿意抽時間熟悉垃圾分類的方法,導致景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調動游客在景區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同時搭配長遠有效的政策,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
通過這次活動,團隊成員權震對垃圾分類的各個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將保護環境意識深深扎根于心靈。對于景區游客們對垃圾分類的不作為,政策條例的宣傳執行不到位,團隊成員深有感慨,并表達了些許擔憂:為了實現綠色環保節約的城市,政府不僅要提升中后期垃圾處理的科技水平,同時也需要提高群眾尤其是游客的垃圾分類的意識,改善他們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應積極參與實踐,久久為功,促進習慣養成,將垃圾分類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一個繁榮發達、高質量的城市,離不開所有城市居民的自覺付出,也離不開外來游客的支持配合。游客垃圾分類任重而道遠,唯有加強游客們的環保綠色意識,才可以為城市的美麗發展畫上“神來之筆”。
(權震采訪景區游客)
清晰務實的居民垃圾分類
8月25日,團隊成員王澄奕翔前往江蘇省蘇州市莫舍社區,對當地社區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和居民的價值觀認識做了深入的調查,并積極與當地居民溝通交流。團隊成員漫步在莫舍社區的林蔭大道,不時可以看到路上擺放有序的垃圾桶與豐富詳細的垃圾分類引導標志,這些設施,無不強有力地展示了社區垃圾分類的有效執行。同時,大部分當地居民表示,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宣傳和引導下,大家普遍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地認識,更清楚自己作為社區一份子關于垃圾分類的義務和責任意識。如此的清晰務實,為社區的綠色環保、美麗怡人的環境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經過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王澄奕翔對社區的良好現象表達了贊美:社區作為居民的主要集聚地,更要遵循政府的政策,高效推進垃圾分類的執行,同時“以人為本”,營造好的綠色環保氛圍,促進大家進一步踐行垃圾分類。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推進“綠色蘇州”!
(王澄奕翔參觀社區垃圾分類引導標志)
本次第二輪實踐,團隊成員都對所在城市的垃圾分類執行與大眾的價值觀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為推進深度“綠色”,共創美麗環保的城市,每一位市民,都肩負著有效垃圾分類的責任和義務。唯有每位市民責無旁貸的自覺與努力,才可以共同譜寫“綠色都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