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垃圾分類我在行,大眾理念我明了,美麗城市我建設!
踐行生活垃圾分類,是每個人的生活理念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要素,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也關系到資源節約利用與綠色環保,更是城市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有效增強人民群眾參與垃圾分類和履行環境保護的意識,建設美麗綠色的城市,8月6日-8月25日,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社會實踐團隊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問題與大眾價值觀的探討”為主題,以“線下實踐,線上研討”的方式,分別于江蘇南京、江蘇蘇州、河南濮陽、河南新鄉兩省四地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調研活動。團隊成員發現,地域間的垃圾分類執行各不相同,不同身份群眾間的價值觀意識兩極分化十分嚴重。
“云研討”——線上調研問卷分析
基于疫情的現狀,團隊成員選擇于線下實踐前,開展線上調研。線上調研中,團隊成員探討主題、分析現象、列舉調研角度、總結研究方向,首先制作了有關垃圾分類問題的調查問卷,并將其發布到網上收集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不同地區的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看法,了解垃圾分類的執行現狀與大眾的價值觀理念。
本次線上的調研問卷,調查對象豐富,由游客、居民、學生、上班族等諸多身份的群眾組成;調查范圍廣泛,涉及居民區、景點、公司、學校、工農業園區等多個地域;調查方向全面,就垃圾分類方式、垃圾分類習慣、垃圾分類認識、垃圾分類政策等相關角度進行調查研究。團隊成員多方位調研群眾,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引導,提高群眾們的垃圾分類意識。
(調查問卷圖片6張,按照順序羅列)
“實踐感知”——線下深入采訪探討
垃圾分類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關鍵在于政策機制的長效執行、居民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準確價值觀的塑造。為了加強社區群眾對垃圾分類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了解各地區的垃圾分類執行政策,團隊成員在實踐的20天內,親自到訪蘇州市虎丘區富康新村小區、蘇州市快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市吳中區莫舍社區、濮陽市龍華區工業園區、新鄉市第二中學、南京市玄武湖景區等多個地區進行面對面線下交流與采訪,與諸多身份的群眾進行了深入的交談與話題探討。
本次的線下采訪探討,團隊成員根據實踐前動員所提出的計劃,結合日常社交禮儀中的術語表達,采用抽樣的方式對地區路人進行隨機交流采訪,同時也會根據所在地區的特性,結合線上問卷調查的初步結果,提出額外的問題,保證數據的多樣廣泛性、綜合全面性、針對性與規律性。
采訪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景區垃圾分類任重道遠。即使景區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垃圾分類,部分游客依舊對此熟視無睹、漠不關心,淺薄的意識導致了景區的垃圾分類執行效果很差。“景點垃圾分類臟亂麻煩,我覺得很少有人會去做,感覺自己也白做了,就沒有義務和想法去做。”景區游客交流時與團隊成員說道。
公司垃圾分類日臻完善。相較于景區,公司始終在不斷優化垃圾分類的執行方式。公司職員們也保持著良好的價值觀理念,堅持遵循相關政策,深知精準的垃圾分類投放對綠色環保建設的重要性。“垃圾桶設置數量不夠,垃圾投放的時間與垃圾投放點開放的時間錯開,是我們遇到的主要不便。”同時,就垃圾分類執行方式的優化完善,公司職員們也給出了適當的建議。
校園垃圾分類力學篤行。學校作為學生們成才發展的特色平臺,與公司有著相同之處,對綠色環保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通過理論促學和實踐體驗的方式有效推進垃圾分類的執行,對學生們的環保價值觀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們也十分重視,在學校老師的引導下深化了自己良好的垃圾分類意識,清晰明白自己作為時代青少年的義務與責任。
關乎民生的工農業區、居民區,也一直是垃圾分類的焦點關注部分。當地居民的垃圾分類價值觀,與地區的綠色環保息息相關。團隊成員深入社區、農村、工業園區居住地,與當地的居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溝通。“偶爾會垃圾分類,沒有看到農村里有宣傳垃圾分類的活動。”“有的時候我會把工業垃圾當成生活垃圾來分類。”“社區里有很多垃圾分類引導標志便于我更好地去執行垃圾分類。”居民們的反饋,給了團隊成員們強有力的警示:農村的政策執行遠不如城市,大眾的價值觀理念也比較生疏淺薄;工業園區的居民對工業垃圾認識模糊與理解混淆;城市社區的居民在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下把垃圾分類視為自己的義務并認真執行。如此鮮活的對比,不難看出城鄉工農業地區的垃圾分類執行情況和大眾價值觀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也更能突出如今社會下,垃圾分類的執行推進與價值觀的培養深化要全面綜合地發展。一個美麗綠色的城市,離不開城市建設點點滴滴的細節,它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也是最重要的。
(團隊成員線下實踐調研拼圖)
“云收官”——調研成果復盤歸納
為更好地歸納團隊的實踐成果,了解其中的背景與原因,有效分析垃圾分類政策執行的情況和大眾的價值觀意識,給政策的推進執行和大眾價值觀的塑造提供寶貴的優化措施和建議,團隊于8月26日晚21點在線上騰訊會議上開展了本次社會實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問題與大眾價值觀的探討”的復盤歸納會。
會議中,每位成員就自己的準備過程、自己的實踐推進過程、自己實踐后的感受以及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分享;隨后,團隊成員王澄奕翔分享了相關地區出臺的垃圾分類政策規定以及資料,供大家以此作為實踐內容的補充開拓,進行學習研討;最后,大家根據實踐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與類比探討,得出了相關結論,并就當下大眾垃圾分類的價值觀以及城市的執行政策表達了自己的優化建議舉措。
(調研成果復盤歸納會1)
(調研成果復盤歸納會2)
此次社會實踐的有效開展,讓團隊成員們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垃圾分類有了更詳細的認識,給予了團隊一個走進社會、貼近民生的機會去深入調研與探討,實現成員們社交實踐能力的鍛煉。同時,這也讓團隊成員進一步宣傳綠色環保,帶領群眾們更加重視垃圾分類有效執行的重要性,塑造大家良好的價值觀理念,督促大家自覺形成正確的垃圾分類習慣。經過此次實踐,團隊成員們也深知,自己作為當代大學生青年,要勇于擔負起建設美麗城市的使命與義務,從生活的細節中推進綠色環保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