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濟南市正奮力吹響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集結號。聚焦創城一線,“志愿者”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頂烈日、戰酷暑奮戰在創城第一線,他們清掃街道、巷口巡查、進小區,點位對標、精準整治,著力消除“臟亂差”,用好治理“繡花針”,穿起城市管理“千條線”,默默守護著泉城濟南的的干凈整潔與井然有序。
身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我有責任為家鄉的創城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放暑假后,我來到了長清區城市管理局,成為一名“創城志愿者”,開啟了我的“返家鄉”實踐之旅。
7月25日早上,我首先來到長清區城市管理局,領取了服裝與工具,并跟隨工作人員學習了創城精神,了解了街道垃圾撿拾、衛生清理的相關流程與操作規范,明確了工作標準與要求,劃定了管轄區域。垃圾撿拾,看似簡單,其中的條例與要求那可是不少,需要認真學習,嚴格執行,才能確保工作順利完成,保障轄區衛生干凈整潔。

圖為趙治弘跟隨工作人員學習相關工作要求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趙治弘供圖
7月26日,我來到負責的區域,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內,配合環衛工人進行落葉與塵土清理的工作。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我與環衛工人一起身著志愿者服裝,手拿衛生工具,深入綠化帶,清理雜草,撿拾垃圾,整治街道亂象,美化生活環境。不懼高溫酷暑,不怕臟、不怕累,埋頭苦干。我按照要求與環衛工人各自分工、相互協作,維護轄區的衛生。

圖為趙治弘與環衛工人協作清理街道衛生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趙治弘供圖
實踐的后四天,我又被分配到社區,做垃圾撿拾和創城宣傳工作。不懼高溫酷暑,手拿衛生工具,或深入社區街巷,撿拾道路垃圾;或擦洗路邊宣傳欄、欄桿,清理小廣告;或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整治街巷環境,充分展現了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沖在前的精神風貌。我和志愿者們在勞動之余,還不忘向市民宣傳創城知識,同時還對不文明現象進行宣傳勸導,經過大家的辛苦勞動和共同努力,各責任區域的衛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整治。創城志愿者們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彰顯文明風范,帶動了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創城活動中來,用實際行動為創城增光添彩。

圖為趙治弘深入社區進行創城工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趙治弘供圖
本次實踐,我走進基層,深入一線,充分體會到城管工作人員、環衛工人、各戰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他們全力以赴投入到創城工作中,發揚甘于奉獻、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扎實苦干的優良作風,撲下身子、靠在一線,加班加點、全力攻堅,以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工作作風推動創城工作的全面提升。我也應該也應向他們學習,在之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要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精神,盯上、靠上、拼上,始終保持著忘我的精神狀態,用辛勤的汗水回報社會,讓“小我”的價值在“大我”中得到最大實現。
此外,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現在絕大多數路面的清掃工作都由清掃車完成,環衛工人只進行小規模的、死角區域的撿拾工作,且人員數量在逐步減少,這不禁讓我感慨科技的強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磨礪自我的同時,一定不能忘本,我們現階段的本職工作是學習,一定要牢固掌握知識、熟練精通本領,做專業中的佼佼者,為國家科技進步做出貢獻,才能推進城市管理的機械化、智能化、高效化,進一步減輕一線工作者的負擔。
經過七天“返家鄉”社會實踐,本人責任區域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有效整治。志愿者們辛勤的汗水讓城區越來越干凈、整潔、靚麗,為市民營造更加美觀的生活環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石油大學學子以至誠之心,立足于社會實踐,積極投身到環保公益事業中去,傳承中華美德,推動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