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回憶,暖暖的,刻在時光里
“蒲老先生,我想問您一個小問題,可以嘛?”“可以,你問吧。”“在宣傳咱們國家非遺聊齋俚曲的這么多年里,您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或者有趣的小故事呀?”我同蒲老先生的談話從此開始,而蒲老先生的笑容與回答讓原本普通的問題也變得閃閃發光。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回憶雖然安靜,卻永永遠遠地刻印在流水歲月里,閃閃地,暖暖地,從未消散。
一聽到我的提問蒲老先生就笑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放松笑容。老先生的笑容很是打動人,會給人莫名的安心,這讓似乎有點嚴肅正式的采訪變成了老人同孩子們的閑聊,老先生慢慢講述,而我們靜靜聆聽。
蒲老先生說,印象最深的就是聊齋俚曲進校園活動,他受邀到蒲松齡小學給小學生們傳播關于聊齋俚曲的知識。為了能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聊齋俚曲的魅力,蒲老先生現場給孩子們唱了幾段聊齋俚曲并進行簡單教學;顒咏Y束后,本打算就此離開的蒲老先生卻被幾個可可愛愛的小朋友圍住,小朋友們希望老先生再多教他們一點點聊齋俚曲的唱法,這讓蒲老先生感到吃驚。“我還擔心孩子們會覺得無聊,沒想到他們說聊齋俚曲很好聽,想跟著我再多學一些。”蒲老先生講述到這里時笑得格外開心,我們都能感受到那是一種欣慰滿足的微笑。孩子們對于聊齋俚曲的興趣給了蒲老先生莫大的鼓舞,或許他曾為俚曲的傳承擔憂發愁,但是從孩子們圍住他的那一刻起,他就堅信優秀傳統文化不會消失,會在一代代青年手中不斷地發揚光大。他有信心,同時他也默默給予了我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小故事不是特別多,等我以后再多留意留意”蒲老先生笑嘻嘻的同我們講,“好嘞,謝謝您,打擾您了”我們異口同聲地回復著老先生。其實,已經足夠了。蒲老先生的笑容已經說明了一切,整個講述過程,他回憶的很開心,我們傾聽的也非常愉快。對于我們來說,我們了解到了更多聊齋俚曲背后的故事,也進一步體會到了聊齋俚曲獨特的魅力;對于蒲老先生這樣的傳承人來說,他再一次向更多人展示了聊齋俚曲,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年輕人眼中的聊齋俚曲。
那些關于聊齋俚曲的美好回憶或許暫時塵封,但只要某一天想起,依舊清晰溫暖,畢竟,那是深深印刻在時光里的一筆。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有些回憶永遠不會被遺忘,因為它們不光留在了腦海里,亦重重地落在了心底。
同時落在心里的,還有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敬仰以及繼續傳播非物質文化的決心與勇氣。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時代為后人留下的最為珍貴的禮物,它們經過層層篩選,經歷各種磨難,看盡世事變遷,最終安安靜靜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在欣賞它們感嘆它們的同時,也要用心去體會它們的成長,領會它們的精神,這樣,我們傳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才是真正有靈魂的,真正活著的。
儒韻齊風,匠心故里。通過此次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實踐活動,我發現了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樂趣,亦清楚了新時代青年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非遺無與倫比,傳承一刻不停。相信在我們越來越多人的努力下,包括聊齋俚曲在內的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得到更好的發揚與傳播。
有些回憶,暖暖的,刻在時光里。同樣閃閃發光的,還有一代又一代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堅持與努力!
時間:2022-09-03 作者:劉盈杉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走訪基層政府,探索新化特色農耕文化
- 7月21日,合肥工業大學軟件學院赴新化縣“風起稻浪香——農耕筑牢鄉村振興根脈”社會實踐團隊實地走訪新化縣農業農村局和鄉村振興局,
- 09-04
- 西農三下鄉:鄉村振興,青年先行
- 正值建團一百周年之際,為展現“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情懷,在鞏固鄉村振興戰略成果道路上貢獻青春力量,團隊12人于2022年7月19至7月28日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