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12日,洛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送愛特殊兒童,情暖與愛同行”蓓蕾藍絲帶實踐團隊在金雨點啟智中心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依托金雨點啟智中心為實踐基地,以特殊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為藍本,借助新媒體等多樣化形式,以提高各界對特殊兒童的認知水平。
據悉該實踐團隊以特教機構與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展開科研調查,了解目前特教機構內特殊兒童現狀。同時協助機構內特教老師開展教育活動,為特教機構中的地環境設置以及課程設置提出有效建議,從而為特殊兒童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
在指導老師以及隊長的領導下,隊員們協作分工,提前了解金雨點啟智中心現階段狀況,到實際地點調查關于機構設置、特殊兒童家庭情況等現實狀況,提前聯系金雨點聯系人了解狀況,制定前期對特殊兒童以及教育方式的觀察計劃,對特殊兒童的行為進行前期的記錄,為之后的對比和分組做準備。然后,選取有代表性的特殊兒童全體,并用合適的統計方式進行分類,并對特教一線老師進行訪談,同時輔助特教老師進行工作,對互動方式對特殊兒童群體的影響幅度和效果進行記錄,并為線上組收集感性資料。最后,并在這個活動中不斷收集素材,并視情況進行方案優化。此外,團隊成員每日進行實踐日志撰寫,記錄特殊兒童被幫助時的情況時刻注意對比,以及詢問特教老師意見,對整個過程不斷進行優化改善。
在活動過程中,為了達到深入了解特殊兒童的日常生活狀態的目的,隊員們分成不同小組,在不同的時間段內跟隨主班教師,一方面是為了協助特教老師工作,更重要的目的是觀察特殊兒童的行為表現,加深對這個群體的認識。在這過程中,隊員們能做的包括:先聽個訓,在孩子們入園前后打水,開窗,早操,接孩子,入班;接下來就是早課時間,入班學習,輔助配合主課老師上課;午餐時間做好餐前準備午餐過后協助助教老師看管午休;午休過后入班學習,輔助配合主課老師上課;最后就是興趣班的學習以及開會總結一天的觀察學習收獲。隊員們要注意的是,一要快速記住本班孩子,一面在帶期間出現遺漏;二需要掌握學生的大概情況并在結束后寫一份總結半酣對特殊教育的了解以及感想等。
在課下或娛樂時間,隊員們會給特殊兒童表演才藝,比如舞蹈唱歌……特殊兒童的特殊之處并不是完全一樣的,但是音樂旋律是一種通用的語言,它能在不同國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生生不息,它帶給孩子們的快樂與享受也是如此。臺上實踐團隊的成員們隨著音樂蹦蹦跳跳,活力四射,臺下的孩子們歡呼鼓掌,興高采烈。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值得注意的是,該特教機構開設了不同的社團興趣班,包含了美術興趣班、空靈鼓興趣班、籃球技能興趣班和游戲技能興趣班等等,這就能夠最大程度的促進孩子們的個性化發展,發現自己興趣所在,揚長避短,實現多元化發展。隊員們也加入其中,融入他們的世界,觀察發掘他們獨特的奧秘。
“三下鄉”的團隊活動在6月12日圓滿結束,但同時也是線上活動部分的開始。接下線上活動的負責成員開始收集素材制作視頻進行宣傳,視頻會以科普為主,盡量簡單易懂,通過大量的實例以情動人,引起共鳴;同時選定宣傳目標,暫定為成年人與普通群眾為主;宣傳推廣主要利用一些自媒體進行推廣,金雨點啟智中心會與網絡博主聯動科普,同時宣傳團隊的微信公眾號和B站賬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群體。
想要做好特殊兒童的宣傳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而讓更多人認識特殊兒童也只是第一步,如何呼吁社會為特殊兒童提供良好適宜的生長環境更是任重而道遠。其實這個群體離大家并不遙遠,我們要善于停留和觀察,多給他們一些關注與呵護。大學生主動走出校園,走入實踐,主動探索了解是值得稱贊和發揚的,為特殊兒童的教育發展了一定的實踐基礎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