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刻的悲壯史詩——十二橋烈士墓
8月13日,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赴川實踐隊前往位于成都文化公園的十二橋烈士墓,祭奠、緬懷先人,感恩先人,繼承先人遺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
在成都,連接琴臺路口到西安路口跨西郊河有一座石墩橋,名叫成都十二橋。1916年,這里是老成都人出城到青羊宮趕花會的出城橋;1949年,這里是30余名革命先烈舍生取義、英魂長存的殉難地。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座橋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那段歷史卻從未被遺忘。
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根據(jù)密令,國民黨政府保密局局長毛人鳳親自下令,將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產(chǎn)黨員、民主黨派成員、革命青年和其他愛國志士全部秘密處死。繼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在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瘋狂進行大屠殺之后,又在12月上旬,在成都制造了震驚全國的成都十二橋慘案,又稱“一二·七”大屠殺。
十二橋烈士就義20天后,成都解放,革命烈士悲壯地倒在了勝利前夕。此后,成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組織人力在外西十二橋和撫琴臺發(fā)掘出死者遺體,并于1950年1月19日為外西十二橋、撫琴臺烈士舉行1000余人參加的成都市各界人民公祭活動。1月20日,外西十二橋烈士32人、撫琴臺烈士3人以及在重慶白公館遇難的烈士的遺骨,均遷葬于十二橋烈士墓。
步入烈士墓區(qū),一座紅色大理石紀念石碑映入眼簾,上面鐫刻著“十二橋烈士永垂不朽”9個大字,“青山埋忠骨,浩氣勵后人”,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以命為代價換來的,英烈們雖已逝世,但英雄的革命精神仍在薪火相傳。浮雕廣場上,刻畫了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的先輩英烈們,還有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民主學生、進步人士。透過這些悲壯的雕刻,即使相隔數(shù)十年,我們也深刻感受到先輩們?yōu)榱烁锩^斗的堅定信念,面對危險時的毫不畏懼,面對子彈和屠刀,他們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革命志士壯麗的人生贊歌。
參觀后,實踐團成員們感慨道,長眠于十二橋的這些烈士,為了祖國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懼嚴刑拷打,更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的更是這些英勇就義的烈士們好多是與我們同齡的青年,他們無法看到勝利的曙光,更是在人生最美的年華遭受嚴刑拷打,生命結束與最燦爛的年紀。久久感慨后,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更是我們不斷進取,開拓前行的精神源泉,我們更應努力學習先輩革命精神,繼承先人遺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