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為了解濟南為泉水眾多、濟南人民如何利用泉水眾多這一獨特優勢進行文化旅游業建設,理繪未來實踐隊于2022年8月25日到達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公園內的泉水自然地質展覽館進行參觀學習。

趵突泉 李卓攝
據實踐隊隊員了解、學習,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泰山山脈余脈傾斜的山體和丘陵,到達市區后變為山前傾斜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交接帶。南部山區地層結構為寒武紀和奧陶系石灰巖巖層。這些可溶性石灰巖經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侵蝕、溶蝕,形成大量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稱為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脈狀地下網道。南部山區、丘陵大氣降水后,大量地表水滲入地下,沿脈狀地下網道由南向北潛流。而吉安娜市區北部為不透水的燕山期輝長巖,潛流的地下水在此受阻,大量匯聚,在水平運動強大壓力下變為垂直向上運動,大量地下水穿過巖溶裂隙涌出地表,形成眾多形態各異的天然涌泉。
近年來,濟南市多措并舉,大力開展節水保泉活動,使濟南市各大泉群實現了常年持續噴涌,增強了社會各界對濟南“泉城”稱號的認可。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隊員們學習了泉城濟南形成的原因,了解了濟南人民為守護泉群、保護生態做出的嘗試與努力。
【理學院】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