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文盛)為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網絡平臺的作用,關注家鄉經濟社會發展,江蘇科技大學理學院2022105042團支部開展了“返家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分別從生態、產業、文化等多個方面出發,調查實踐團成員家鄉的鄉村振興發展情況,并在網絡上與大家一同分享實踐心得。
(一)鄉村生態振興
生態振興即是打造宜居的生態環境發展,是貫徹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內在動力。七月上旬,實踐團生態觀察組分別尋訪了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王溝村和青海省大通縣景陽鎮甘樹灣村,調查發現當地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是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景區安全保障也在最近引發廣泛關注,實踐團成員黃欣作為景區志愿者提醒游客:“保護景區生態,注意安全游玩,遠離危險隱患。”
(二)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是產業振興。七月下旬實踐團產業觀察組在四川省西昌市九龍村考察了當地大棚種植收成情況,了解到近幾年農民收成很好。農民肯耕種,國家肯投入,在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勢下,政府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踐團成員也了解了許多國家強農惠農政策。
(三)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振興鄉村文化,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煥發出鄉風文明新氣象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保障。7月15日,實踐團文化觀察組去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重溫了中國革命歷史,感受到了革命的艱辛和偉大,深刻理解到我們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
鄉村振興,讓農村更美麗,讓農民更幸福。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有機會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到社會的大課堂上,見識了世面、增長才干、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一代人有一代的責任和擔當,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大學生,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將鄉村振興責任握在手中,要有擔當,用赤誠熱血澆灌出一片美麗鄉村!
(理學院 張文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