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涇縣憶崢嶸歲月,重溫紅色鑄鐵軍精神
為弘揚革命精神,牢記歷史使命,堅定革命信念。7月15-17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重走革命足跡,賡續紅色精神”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宣城市涇縣開展了“紅色江山紅色路·青春力量青春行”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引領青年大學生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宣城市涇縣南依青弋江,西靠黃山,北望長江,風景秀麗,是一片充滿了紅色印記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流淌著許多革命烈士的鮮血,也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是紅色精神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享有“南方延安”的美稱。
7月15日上午,實踐團隊先來到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展開調研,這里記錄著新四軍在涇縣從建立伊始到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歷程。云嶺新四軍軍部存在的近三年時間里,是新四軍向華中敵后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涇縣紅色文化的溯源,作為這一時期的新四軍軍部,成功調動了安徽省人民參與抗戰的積極性,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紀念館講解員的引導下,大家依次參觀了新四軍軍部司令部、政治部、大會堂、葉挺銅像廣場等地。其中,司令部舊址重點介紹了葉挺軍長、項英副軍長等領導人物在云嶺召開作戰會議時的情形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屋內設施簡陋,幾塊磚頭上面放一塊木板,就成了將士睡覺的地方。即使是在會議室,也只有一張長長的桌子,很難想象這是他們運籌帷幄、指揮作戰的地方。而軍部大會堂舊址則分別介紹了“新四軍成立、軍部在云嶺、開展大江南北戰斗、軍民關系、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五個部分,向大家展示了當年新四軍戰士戰斗的生活的艱苦卓越以及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不禁駐足,仔細觀看館中的一件件展品、一張張圖片,深深地為革命先烈們克服萬難、頑強拼搏、奮斗到底的革命精神所感動,紛紛表示要傳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優秀品質,將新四軍精神映照于日常生活中,并以實際行動感染和帶動身邊人。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皖南事變烈士陵園,陵園四周山巒疊翠,松柏森森,莊嚴肅穆,在這種氛圍的暈染之下,隊員們懷著深深的敬意拾級而上來到紀念廣場。隨后陵園負責人向大家細致的講述了皖南事變的爆發與經過。在這場戰爭中,軍長葉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突圍隱蔽中遇害,7000余名將士壯烈犧牲,后被周恩來悲愴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陵園負責人講解結束后,大家面朝鑲有鄧小平“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題詞的紀念碑,深深鞠躬,懷著更加崇敬的心向革命先烈致敬,“青山有幸埋忠骨,馬革何須裹尸還”。
7月16日下午,為了進一步挖掘涇縣的抗戰故事,深入了解鐵軍精神,實踐團隊決定采訪當地的退伍軍人。在涇川鎮幕橋社區張書記的支持和配合下,成功聯系到了退伍老兵聞正富同志。聞老雖年事已高,但仍精神矍鑠。當談及當年的紛爭歲月、國家的未來藍圖和前景發展時,聞老正襟危坐、面目嚴肅,將過去的一點一滴和自己對祖國未來的設想向我們娓娓道來。他指出無論是90年代中華兒女積極入黨,勇敢參軍備戰;還是如今聽黨指揮,全員腳踏實地、砥礪前行,都離不開“信念”的力量。正因有了信念的傳承,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了保障。最后,聞老給學生們寄以重望:“你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一定要好好學習,向更高處努力奮斗”。
團隊負責人趙沛表示,接下來將會把調研過程中所了解的英雄事跡匯總成冊,在隊員返回家鄉后進一步開展宣傳工作,向年輕一代展示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故事,感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的正確領導,將更多鮮為人知的涇縣本地紅色故事發揚光大。
紀念是為了傳承,緬懷是為了弘揚,通過本次實踐活動,隊員們了解了更多的抗戰故事,能夠深層次思考與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內蘊家國情懷于心,外化紅色精神于行,積極進取,熱愛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建設未來家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有利于保護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新時代大學生的榜樣模范作用。
時間:2022-08-23 作者:段凱然 趙沛 來源:大學生網報 關注:
- 淮師三下鄉:追溯紅色記憶
- 為追溯紅色記憶,體悟紅色文化,團隊成員踏上追憶紅色歷史文獻的道路,來到位于合肥市的安徽省圖書館。
- 08-23
- 傳承民族技藝 探尋藍白之美
- 為研究活態性理論對于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適用性,利用新媒體結合文創設計制作,促進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承與發
- 08-23
- 錦繡云錦 匠心之美
- 8月8日,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赴江蘇省調研暑期實踐團參觀了中國南京云錦博物館。
- 08-23
- 聆聽黨員故事,學習黨史知識
炎炎夏日,“致敬巾幗芳華,綻放別樣青春”黨史學習宣講踐行團毫不懈怠。八月中旬,宣講團湖南小分隊“星火宣講隊”走進社區,親近孩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