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黨愛國情懷。自8月4日始,中國礦業大學孫越崎學院 “越崎建院十四載 心之所向紹興行”暑期社會實踐團赴紹興市柯橋區檔案館和孫越崎紀念館開展學習調研活動。孫越崎先生一生抱著“實業救國、科技興國”的愛國主義理念,艱苦奮斗,為新中國煤炭、石油事業的開發建設和人民革命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實踐伊始,實踐團成員們探訪了孫越崎紀念館,深入的了解到了孫越崎先生的愛國事跡,孫越崎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祖國的發展,是為國家和人民不斷奮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一生。
在1915年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時,先生才憤而改名為越崎,以示“國家越崎嶇而達康莊”之意,為了實業來救國報國的偉大理想,先生轉文學理,在1934年至1941年間,孫越崎先生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口石油礦井、第一座石油基地一一玉門油礦,在抗日戰爭時期開辦了四個煤礦保障工業發展。抗戰勝利后,孫越崎先生以民族大義為重,堅定地站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一邊,冒著生命危險開展護油護礦斗爭。新中國成立后,孫越崎先生繼續投身于煤炭工業開發及經濟建設,為發展祖國的煤炭工業嘔心瀝血70多年,是中國現代煤炭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懷揣著對孫越崎先生的敬佩之情,實踐團的成員們走訪了柯橋區檔案館,在收集影像資料的同時,也重溫了孫越崎的光輝事跡。一封封書信、一件件物品、一枚枚勛章,讓成員們更清晰地了解到了越崎先生的“心中有國家,永遠將家國放在第一位”的愛國主義精神。身為孫越崎學院的學子,一件件展出的事件和實物,也提醒著成員們,要勇于承擔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繼承孫越崎先生身上寶貴的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清謙樸素的生活作風。
在參觀和調查之后,團隊成員們結合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了線下集中研討、學習,設計并制作了宣傳孫越崎先生愛國事跡的短視頻;在學院范圍內,團隊成員們將所思所見,通過線上的方式向同學們進行了分享。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們立志要繼承和發揚孫越崎先生科技報國、實業救國的理想信念,發揮“越崎嶇而達康莊”的愛國精神內涵,志存高遠、追求卓越,以一顆赤子之心,在實踐中發展自我,回饋祖國,真正做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