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古宅承文脈 新樓福政潤民心
7月6日上午,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赴楊寨鎮“慧眼瞰今測繪鄉村古建,星火擷紅助力鄉村振興”實景三維數據賦能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廣水市楊寨鎮大布村方家灣,在村黨支部書記方峰的帶領下,探訪這座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古村,感受青磚黛瓦間的歷史底蘊,見證鄉村振興政策如何讓村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方家灣保存著明清古建筑群,青瓦飛檐、雕花門窗訴說著百年滄桑。走進一戶人家,實踐團隊成員們伸手輕撫古宅門窗,雕花里的人物栩栩如生。“大家抬頭看這房屋間的穿斗構架,每一根梁柱都采用了榫卯結構。”我院建筑與規劃系教授兼團隊指導老師肖霄為團隊成員講解道。近年來,大布村依托傳統村落保護政策,深入探尋鄉村發展的具體舉措。正月十五擺長桌宴、新年組織舞龍等民俗活動已成為當地的文化傳統,力求招引鄉賢返鄉共謀發展。
然而,古村保護并非唯一課題,民生改善同樣關鍵。方峰介紹,村東設置了易地搬遷點,村里通過政策扶持,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納入安置計劃,按家庭人口數進行分配,確保他們住上安全舒適的新房。這一舉措正是廣水市落實鄉村振興、保障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的縮影。
在隨后的訪談中,實踐團隊了解到,對于農田被流轉或身體條件不允許的老年人,當地村委會為他們比如打掃衛生、清掃道路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既實現了老有所為,又保障了穩定的收入。
“這次實踐讓我們看到,鄉村振興不僅是古建筑的修復,更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肖霄總結道。離村時,古宅的飛檐接住新樓的炊煙,傳統村落的振興,正藏在青瓦與白墻的對話里,生長在文脈與民生的交織中。
作者:翁宇攀 黃天敏 來源: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綠色礦山轉型實錄:技術攻堅與機制創新
-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礦山生態修復迎來系統性突破。中礦精誠科技規模化應用氫能重卡實現運輸環節降碳70%,中煤集團通過"保水開采"
- 07-11
- 稻花香里說豐年 生態課堂潤童心
- 7月11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紅途礪心·惠民篤行”鄉村振興促進團在益陽市安化縣實踐基地為鄉村學子帶來了一堂以“奇妙的農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