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實踐團扎根天池能源將二礦 用專業實踐書寫能源報國青春答卷
近日,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露天采礦班“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師生一行,奔赴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將二礦開展社會實踐。一周時間里,團隊以“深入一線學本領、立足專業悟使命”為目標,在露天采礦現場的沉浸式調研中,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認知,讓“能源報國”的信念在與礦山的深度對話中愈發堅定。
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天池能源將二礦以智能化開采、綠色生態修復為特色,是露天采礦行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實踐團抵達后,首先在企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智能調度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采場作業面的設備運行狀態、爆破參數監測數據等信息。“原來課本里的‘露天礦生產調度’,在這里是通過5G+北斗系統實現的全流程智能管控,這種科技感讓我對行業未來充滿期待。”實踐團成員、2021級露天采礦班學生趙陽說。
在深入采場的實地學習中,團隊沿著穿孔區、爆破作業面、運輸干線一路調研。企業工程師結合現場設備,詳細講解了露天礦“穿孔-爆破-采裝-運輸-排土”的生產鏈,重點演示了智能爆破振動監測儀、邊坡雷達監測系統的工作原理。實踐團成員們一邊用手機拍下設備細節,一邊對照《礦山地質學》《露天礦設計原理》中的知識點提問:“這里的邊坡角設計如何兼顧安全與效率?”“冬季嚴寒對爆破效果有哪些影響?”工程師們結合實際案例逐一解答,讓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落腳點。
“你們腳下的每一寸礦場,都連著國家能源安全的大賬本。”在與企業青年技術團隊的座談會上,將二礦安全生產部主任的話讓實踐團成員深受觸動。他分享了團隊攻克極寒地區露天礦高效開采技術的經歷:“當年為了讓設備在零下30度正常運轉,我們在礦場守了整整三個月,最終拿出了一套保溫方案。能源報國,就是要解決真問題。”實踐團指導教師李老師表示,此次實踐正是要讓學生看到,“能源報國”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一代代人在技術攻堅中展現的擔當,這正是高校培養能源人才的核心目標。
實踐期間,團隊還圍繞“露天礦智能化裝備推廣瓶頸”“礦區復墾植被選擇”等課題開展調研,通過訪談一線工人、記錄生產數據、整理技術手冊,形成了多份實踐報告。2022級學生陳雨在筆記中寫道:“當看到排土場上新種的梭梭草抽出綠芽,聽師傅說‘我們挖煤也要給大地留生機’,我突然明白,新時代的露天采礦人,既要懂開采技術,更要懷生態情懷。”
此次天池能源將二礦之行,讓“北疆青鋒”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專業學習與國家需求的緊密聯系。大家紛紛表示,未來將以更扎實的專業知識、更堅定的行業信念,投身能源事業,讓青春在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據悉,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已連續多年組織學生深入西部能源企業,通過“一線實踐+專題調研+思想引領”的模式,引導青年學子在了解行業中明確方向,在錘煉本領中踐行使命,為能源強國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情系紅領巾 實踐助成長
- 7月10日,塔里木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生黨支部“紅石榴,青春逐夢”社會實踐團走進阿克蘇地區拜城縣鐵熱克鎮鐵熱克村,為當地十余名兒童開
-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