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在大石橋市團委的精心組織與大力支持下,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薪火筑魂”實踐團于4月13日赴大石橋市開展實踐調研活動。本次活動由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商學院學生團隊主導,重點圍繞大石橋市紅色文旅產業發展現狀、政企協同機制及農文旅融合路徑展開深度調研,旨在為地方鄉村振興注入青年智慧與創新動能。
一、調研行程務實高效,政校企共話發展
上午,實踐團首站到訪大石橋市創業孵化基地,實地考察其功能布局與運營模式,重點了解電商賦能農特產銷售的成功經驗。座談會上,基地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電商平臺助力菌菇、黑豬肉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升級的實踐案例,實踐團與基地負責人、駐村書記們圍繞 “紅色文化宣傳與電商融合” 展開深入交流。駐村書記們分享了基層在農產品推廣中遇到的線上銷售平臺限制、營銷渠道單一等問題,實踐團成員與大家共同探討數字化營銷、產品包裝設計等方向的可行性,現場氣氛熱烈,思想碰撞不斷。
下午,實踐團深入黃土嶺鎮七一村,與七一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春及村民代表展開面對面交流。馮春書記帶領實踐團走訪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色文化展覽館等紅色遺址,詳細講述了當地紅色歷史背景與資源保護現狀,并介紹了村里探索 “紅色遺址 + 特色農業 + 民宿經濟” 融合發展模式的具體實踐 ,即如何依托紅色文化底蘊發展特色種植業,以民宿經濟帶動旅游消費。他坦言,當前產業融合面臨紅色資源挖掘深度不足、游客引流渠道有限、產業鏈延伸不夠等挑戰。實踐團成員圍繞紅色文旅產品如何更貼近市場需求、線上推廣如何精準觸達目標客群等問題與馮春書記及村民們深入交流,傾聽基層在資源開發中的真實訴求與一線經驗,雙方就盤活紅色文化資源、促進農文旅協同發展的具體路徑展開探討。
二、專業賦能鄉村振興,校地合作共謀新篇
作為一支由經濟學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組成的實踐團隊,“薪火筑魂” 實踐團在大石橋市的調研過程中,得到了當地政府與基層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大石橋市為實踐團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場景與詳實的資料 —— 從創業孵化基地的電商運營案例到七一村 “紅色遺址 + 特色農業” 的融合發展模式,從政府部門的政策解讀到駐村書記、村民代表的一線經驗分享,都為團隊成員搭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平臺。
大石橋市團委、創業孵化基地及黃土嶺鎮相關負責人主動開放多元交流渠道,不僅帶領實踐團實地走訪紅色遺址、農業產業園、民宿項目等調研點,更在座談會上毫無保留地剖析當地紅色文旅產業的發展瓶頸與創新思路,為學生提供了觀察鄉村振興實踐的鮮活樣本。團隊成員表示:“大石橋市各部門的傾囊相授讓我們收獲頗豐,基層工作者對紅色資源的深度挖掘、對產業融合的務實探索,不僅讓我們深刻理解了紅色文化與地方經濟結合的內在邏輯,更讓專業知識有了落地生根的實踐方向。這種‘接地氣’的幫助,讓我們在提升調研能力的同時,更明確了青年學子服務社會的責任與路徑。”
同時,大石橋市團委對實踐團的本次實踐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深化校地合作機制。未來,雙方計劃圍繞紅色研學導覽系統開發、農文旅融合增值方案落地等方向持續發力,共同打造紅色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大石橋樣本”。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為青年學子提供了知行合一的實踐平臺,也為大石橋市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思路,助力大石橋市紅色資源“活起來”、鄉村經濟“強起來”。 (作者:許諾 孫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