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6月4日,廣東海洋大學“與豚共舞”團隊的七名學生,身穿“百千萬突擊隊”服裝,懷揣熱情,開展了一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于通過不一樣的科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并且呼吁大家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參與到中華白海豚的保護中。團隊成員精心籌備,在孩子們心中建起了“沉浸式海洋館”,讓孩子們了解海洋生態,種下保護意識的種子,開啟了一場與孩子們的“海豚之約”。
6月4日,陽光透過課室窗戶灑在課桌上,一群“白馬甲”的身影出現在硇洲小學——與“豚”共舞團隊帶著特別的禮物,來赴一場和孩子們的“海豚之約”。當科普課堂遇見童真笑臉,當海洋保護融入趣味互動,這個夏日的課室,悄然種下了守護生態的種子。
下午兩點,團隊成員們已在課室忙碌開來。掛橫幅時踮起的腳尖、調試投影時專注的側臉、整理手冊時翻飛的指尖,都在訴說著這場活動背后的用心。“如果設備突然罷工怎么辦?”“要是有小朋友舉手提問卡殼了咋整?”籌備會上的“十萬個為什么”,最終變成了應急預案里的23條細則。當海風掠過窗欞時,印有白海豚圖案的科普手冊已整齊擺放在每個課桌上,等待著小主人的到來。
“孩子們看!這就是被稱為‘海上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隨著PPT翻頁,屏幕上躍出的粉色身影瞬間抓住了所有目光。主講人魏同學模仿海豚換氣的聲音,惹得前排男孩們跟著“撲哧撲哧”吹氣;當播放到白海豚誤吞海洋垃圾的畫面時,后排扎辮子的小姑娘攥緊了衣角。“老師,我想給白海豚寫保護標語!”互動環節里,舉起的小手像春天的竹筍般密密麻麻,連平時最害羞的小林都小聲說出了“希望海豚寶寶永遠有干凈的海水喝”的心愿。
為鞏固學習成果,團隊成員們在課室內設計了知識競答與趣味游戲。“白海豚的孕期有多長?”“哪些行為會傷害海洋環境?”孩子們搶答的聲音此起彼伏,答對的小朋友捧著白海豚書簽或白海豚鑰匙扣蹦蹦跳跳——這些印有白海豚圖案的獨家設計紀念品,讓孩子們愛不釋手。三年級的小雨舉著書簽說:“我要把它夾在課本里,每天都記得保護海豚!”
同時團隊成員們以“海洋污染的危害”為主題展開延伸討論,引導孩子們用彩筆在承諾書上寫下環保承諾:“不向海里扔垃圾”“提醒家人使用環保袋”……一筆一劃間,稚嫩的文字承載著對海洋的真摯關懷。
活動結束時,每個孩子都收到了一張“護豚承諾書”。低年級的小朋友用拼音歪歪扭扭地寫著“不扔垃圾”,高年級的學生則在承諾書上寫下保護海洋的決心語句。當志愿者們收拾物資離開課室時,孩子們趴在窗邊揮手告別,手中的承諾書像一只只白色的小海豚,在微風里輕輕舞動。
這場科普活動在孩子們心里建起了真實的“沉浸式海洋館”。因為“比起炫酷的技術,孩子們眼中的光和嘴角的笑,這是最想守護的‘生態情景’。”當越來越多這樣的“白馬甲”走進校園課室,那些關于海洋的藍色夢想,終會像硇洲島的浪花一樣,一層一層,涌向更遼闊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