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審計事業奠基人吳亮平
在歷史的長河中,蘇區時期宛如一顆獨特的星辰,散發著獨有的光芒,照亮我們對審計工作的探索之路。吳亮平,這位在蘇區審計發展歷程中熠熠生輝的人物,其思想與實踐,宛如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理解審計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的大門。
吳亮平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忠實傳播者,以筆為劍,翻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經典著作。這些理論瑰寶,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穿透歷史的迷霧,灑落在蘇區審計人員的心間。在那個物資匱乏、環境艱苦的年代,為審計人員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引。他們從這些著作中汲取力量,深刻認識到經濟監督工作對于蘇區經濟建設的重大意義,宛如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為蘇區審計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石。這讓我們明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理論的力量始終是審計事業發展的源泉,它賦予審計人員洞察本質的智慧,引領審計工作在正確的軌道上穩健前行。
在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建設上,吳亮平與審計委員會成員堪稱先驅。他們借助《紅色中華》等報刊媒體,勇敢地將審計結果公之于眾,讓審計監督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這種公開透明的舉措,如同一劑猛藥,有力地改進了蘇維埃干部作風,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保障了審計監督效用的最大化。在當今時代,信息傳播更加迅速,我們更應秉持公開透明的理念,利用新媒體平臺,讓審計結果接受公眾的審視與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審計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固防線。
吳亮平身兼多職,卻能巧妙地將審計工作與其他事業緊密融合。在查田運動和選舉工作中,他將審計監督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每一項工作,保障資金合理使用、物資調配有序,防止貪污腐敗和資源浪費。這啟示我們,審計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息息相關。在新時代,我們要善于構建審計協同工作機制,促進審計與各領域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凝聚起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合力。
1933年,中央審計委員會成立,作為重要成員的吳亮平全身心投入到機關巡回審計工作當中。他和審計團隊深入中央各機關,對財務流程展開細致審查。
在預決算制度落實方面,吳亮平發現部分機關存在預算編制粗制濫造的狀況。一些部門預估經費支出時十分隨意,并沒有結合實際工作需求與市場物價進行嚴謹核算,進而導致預算和實際支出偏差極大。不僅如此,吳亮平在審計中察覺到,個別機關存在違規挪用專項資金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吳亮平與審計團隊迅速整理問題清單,向相關機關提出整改意見,并持續跟進整改進度。通過他們的努力,各機關開始重視財務管理,逐步規范預算編制流程,細化收支科目,加強對決算工作的審核。
吳亮平同志帶領團隊深入機關,細致審查財務流程,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滋生問題的角落,彰顯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在面對預算編制粗制濫造、專項資金被挪用等亂象時,他們毫不退縮,堅定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堅守原則以及捍衛財經紀律。不僅如此,在提出整改意見后持續跟進,更彰顯出他們對工作高度負責、追求實效的精神。
央蘇區時期,經濟封鎖與財政困難如兩座大山橫亙在革命根據地面前。吳亮平投身財政管理與審計工作,為蘇區經濟的正常運轉撐起一片天。他深知,財政是革命事業的血脈,合理分配和使用資源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在艱苦的環境下,他與其他領導人攜手建立并完善財政制度,這一過程猶如在荊棘中開辟道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
財政制度建設是吳亮平工作中的一大亮點。一套適合根據地實際情況的財政管理體系,是保障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石。他參與制定和實施財政政策,從財政收入的來源到支出的方向,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考量,讓有限的資源精準投入到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中,為革命事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審計監督是他守護財政廉潔的利刃。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每一分錢都承載著革命的希望。吳亮平對財政收支嚴格監督,以審計為武器,堅決查處貪污腐敗行為,讓資金在陽光下運行,保證了蘇區財政的清正廉潔,這份堅守令人動容。
他參與蘇區經濟政策執行,通過審計確保土地改革和稅收政策有效落實。這不僅體現了他對政策執行的重視,更凸顯了審計工作在保障民生、推動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重要作用。
回顧吳亮平的事跡,在當下,財政審計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我們應傳承先輩精神,以嚴謹的態度、專業的能力做好財政審計,讓財政資金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在新時代續寫財政審計事業的輝煌篇章。
紅色審計精神是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回想當時的年代--物資匱乏、環境艱苦,審計先輩們保障每一筆資金合理支出,就是在為革命勝利添磚加瓦。而今,雖然時代變遷,但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絲毫不減。它不僅是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守護者,還是反腐倡廉的利劍。我們身為新時代青年,都當要傳承紅色審計精神,投身審計行業,應嚴謹對待工作,堅守原則底線,積極推動社會在規范、有序中前行,讓紅色精神在新征程上綻放光芒 ,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亮平在蘇區審計工作中的卓越貢獻,是歷史饋贈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燈塔,在時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輝,指引我們在審計工作中不斷前行。我們應傳承這份精神,讓審計事業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國家的繁榮發展保駕護航 。
作者:蔣安琪 吳奕穎 尤睿童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審計(天衡)2401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