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和社交的關鍵部分。為深入了解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本次來自寧波財經學院的寒假社會實踐團隊——身心護衛隊奔赴嘉興、寧波、杭州在三地的商圈,大學,地鐵站等多處大學生相對密集的地方,開展街頭采訪與線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深刻融入大學生生活,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大家對過度依賴互聯網這一問題的思考。
在街頭采訪中,多數大學生表示互聯網已成為生活必需。從學習資料獲取到娛樂休閑,從社交互動到信息搜集,互聯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杭州的一位大學生分享:“互聯網讓我能輕松找到學術論文,在線課程也讓學習更自主靈活。” 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也讓大學生能隨時與親友聯系,拓展社交圈。

(身心護衛隊在杭州商圈附近進行隨即采訪)
(身心護衛隊在寧波地鐵站進行隨機采訪)
(身心護衛隊在萬里學院附近進行隨機采訪)
線下問卷調查同樣顯示,互聯網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超 80% 的受訪者稱,常利用互聯網學習,如查閱資料、上在線課程。互聯網打破時空限制,提供海量學習資源,使學習更高效多元。
但調查也發現,部分大學生存在網絡過度依賴問題。近半數的受訪者每天上網超 5 小時,多花在娛樂和社交上。長時間沉迷網絡,不僅打亂學習生活節奏,還影響身心健康。有同學表示,沉迷刷短視頻后,注意力難集中,學習效率大幅下降。
(身心護衛隊在嘉興商圈附近發放調查問卷)
此次調查表明,互聯網對大學生影響具有兩面性。它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和便捷社交平臺,有力推動其成長發展;但過度依賴也帶來系列問題,需要大學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合理使用網絡。
隨著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其對大學生的影響將不斷加深。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用網,發揮優勢、規避風險,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需要共同努力。學校應加強網絡素養教育,開設專門課程,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家庭要關注孩子的上網習慣,營造健康的家庭上網氛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社會則要加大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清理不良信息,提供更多優質的網絡內容,如在線學術講座、文化藝術課程等。
大學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主力軍,需正確看待互聯網,取其長、避其短,同時增強自律意識,合理規劃上網時間,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個人的成長與進步。只有這樣,才能讓互聯網成為大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