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2月19日,廣西師范大學“語說石韻”實踐團隊奔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開展社會調(diào)研活動,深入探尋全民全域研學背景下桂林石刻詩歌文化的傳播路徑,力求挖掘其文化價值與教育意義。
在桂海碑林博物館內(nèi),實踐團隊與講解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當被問及當?shù)叵嚓P部門或民間組織對桂林石刻的宣傳保護措施時,講解員介紹道:“我們博物館會不定期舉辦石刻文化進校園活動,開辦講座,還會進市區(qū)宣傳桂林石刻保護條例,也會提供拓片體驗。” 對于石刻文化與其他活動的結(jié)合,講解員提到在世界博物館日“518”等節(jié)點,會依據(jù)不同主題在博物館各展館舉辦多種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并非局限于校園講座。據(jù)了解,這些活動涵蓋小中高各類學校,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在研學活動方面,講解員表示:“我們會在公眾號發(fā)布信息招募學生參加夏令營等研學活動,時長約為一周或五天,期間會在本博物館及其他博物館開展研學。” 談及桂林石刻在研學路徑上的傳播效果,講解員滿懷信心地說:“小朋友們來參觀收獲很大,這里石刻集中,視覺沖擊強烈,能讓他們了解石刻背后的故事和歷史,也有助于培養(yǎng)文明參觀的習慣。”針對小朋友可能難以理解石刻文化內(nèi)涵的問題,講解員強調(diào)博物館社會教育部的講解員會“因人施講、深入淺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大眾了解石刻文化。

圖為隊員與講解員進行交流
不僅如此,桂海碑林的保安叔叔也為團隊提供了獨特視角。他指出此地因交通便利且臨近七星公園,成為游客了解桂林歷史文化的重要選擇,但近年來游客數(shù)量受疫情影響有所減少。他認為“雖然保安的主要職責是保障安全,防止游客破壞石刻,但他也希望年輕人能多了解桂林歷史文化”。更寶貴的是,他還提及此處曾接待過胡錦濤主席、王岐山副主席等重要人物,還有如《龍圖梅公瘴說》《世節(jié)堂》等石刻可供社會各界參觀學習廉潔、廉政文化。此外,他還透露桂林市戲劇學院常在此拍攝古裝戲,且廣西電視臺播放桂林山水畫面時也會出現(xiàn)此地背景,側(cè)面反映了桂海碑林的文化影響力。

圖為隊員與保安叔叔進行交流
在行程尾聲時,實踐團隊還遇到了兩位 67 歲的外地游客。據(jù)介紹,他們原本沖著桂林自然景觀而來,卻驚喜于這里厚重的歷史景觀,表示“到一個地方去,要看看博物館、看古跡,多了解歷史”,并且認為桂海碑等林是認識桂林歷史的好去處。當隊員們詢問博物館的改良意見時,女士對顏真卿字碑的真?zhèn)握f明提出建議,男士則對逍遙樓碑的情況表示提供意見。隊員還熱情地向他們推薦了榕湖、甑皮巖博物館、桂林博物館等景點。在陪同游客參觀龍隱巖后,團隊進一步了解到游客對桂林石刻文化的深刻印象與濃厚興趣。
此次廣西師范大學“語說石韻”實踐團隊的桂海碑林之行,全面深入地調(diào)研了桂林石刻詩歌文化在當下的傳播現(xiàn)狀,收集了各方寶貴意見,為后續(xù)探索更有效的傳播路徑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望推動桂林石刻詩歌文化在全民全域研學背景下的廣泛傳播與傳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