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南通理工學院“通韻絲路·家鄉新茂發現者聯盟”成員開啟家鄉美食探秘之旅,以美食為窗,展現“一帶一路”倡議下家鄉的新變化。
揭陽的盧鈺楨介紹,揭陽蠔烙,將鮮嫩蠔仔與金黃蛋液巧妙融合,于熾熱鐵鑊之上,滋滋作響間,煎至外皮酥脆,內里嫩滑,恰似潮汕大地在“一帶一路”浪潮中,堅守傳統又煥新活力。鼎了粿,形似精巧的小鼎,粿皮軟糯,餡料豐富,咸香滋味在舌尖散開,如古城揭陽在時代發展中傳承的深厚韻味。
連云港的翟安娜分享,蝦餅,以新鮮海蝦裹上面糊,入油鍋炸至金黃,酥脆的外皮包裹著蝦肉的鮮甜,仿佛海風攜著海洋的饋贈。紅燒鰻魚,濃油赤醬間,鰻魚肉質細膩,甜咸交織,恰似連云港借“一帶一路”東風,續寫海濱城市的繁華。蒜蓉生蠔,肥美的蠔肉在蒜蓉的點綴下,鮮香撲鼻,每一口都是大海的豪爽。
揚州的呂雅雯描述,松鼠桂魚,魚身炸至金黃,昂首翹尾,澆上酸甜醬汁,似松鼠歡躍,外酥里嫩,展現揚州精致的飲食文化。水晶蝦餃,薄如蟬翼的外皮包裹著粉嫩蝦仁,晶瑩剔透,入口爽滑,如揚州在“一帶一路”中綻放的婉約之美。蝦仁干絲,白如雪花的干絲搭配鮮嫩蝦仁,湯汁醇厚,盡顯淮揚菜的細膩。
曾王馨同樣來自揚州,她介紹的揚州炒飯,米粒顆顆分明,火腿、蝦仁、雞蛋等配料色彩斑斕,似一幅盛世畫卷,寓意著揚州的蓬勃發展。水晶肴肉,肉紅皮白,光滑晶瑩,佐以姜絲香醋,肥而不膩。藕粉圓子,色澤透明,軟糯香甜,如揚州城的溫婉詩意。鹽水鵝,肉質緊實,咸香適中,是揚州人餐桌上的常客。燙干絲,清新爽口,展現淮揚菜刀工的精妙。翡翠燒賣,色如翡翠,甜咸交織,獨具風味。鹽商五丁包,以雞丁、肉丁、筍丁等制成餡料,皮軟餡大,傳承著揚州的歷史底蘊。
這些美食不僅是家鄉的味道,更見證著“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地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同學們通過分享美食,傳遞家鄉新貌,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