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尋跡紅脈踐真知,鑄魂社區啟新程”社會實踐隊赴江西省贛州市老浮橋參觀學習,旨在傳承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激發對傳統建筑保護意識。
老浮橋,又稱東河浮橋,始建于宋乾道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全長約400米,是贛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老浮橋承載著贛州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底蘊,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佇立在時光的長河中,見證著城市的變遷與發展。
圖為東河浮橋入口
踏上老浮橋,腳下的木板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據當地老人回憶,在過去交通尚不發達的年代,老浮橋是連接貢江兩岸的重要通道。每天清晨,橋上便熱鬧非凡,挑擔的商販、上學的孩童、往來的居民,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生活畫卷。
老浮橋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贛州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見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跡,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同時,圍繞老浮橋還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如每年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浮橋周邊便是最佳觀賽點,人們聚集于此,吶喊助威,場面熱鬧非凡。
圖為老浮橋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浮橋周邊逐漸興起了人文藝術村落。這些村落以老浮橋的歷史文化為依托,融合了現代藝術元素,成為了贛州的新興文化地標。
走進人文藝術村落,映入眼簾的是充滿創意的墻繪、古樸的建筑和悠閑的村民。這里的房屋大多保留了傳統的贛南建筑風格,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同時又融入了現代藝術設計,如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雕塑、充滿藝術感的店鋪招牌等。
圖為老浮橋人文藝術村落
村落里匯聚了眾多藝術家工作室、畫廊、民宿和特色小吃店。藝術家們在這里尋找靈感,創作作品,將老浮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民宿則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住宿體驗,讓人們在感受鄉村寧靜的同時,也能領略到濃厚的藝術氛圍。特色小吃店則傳承了贛州的傳統美食文化,艾米果、魚餅、月亮粑等美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品嘗。
圖為老浮橋村落建筑
在此次社會實踐中,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對老浮橋及人文藝術村落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了解。
我們發現,老浮橋及周邊村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獨特的藝術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政府對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視和支持,也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交通擁堵、停車難、公共衛生設施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其次,旅游產品的開發還不夠深入。目前,老浮橋及周邊村落的旅游產品主要以觀光和餐飲為主,缺乏具有深度和體驗性的旅游項目。此外,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衡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在保留老浮橋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此次關于江西省贛州市老浮橋的社會實踐,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老浮橋的歷史魅力和人文藝術村落的發展潛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老浮橋及周邊村落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贛州文化旅游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