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悅納’——愈見己境,以畫繪心”
1月13日,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啄木鳥工程隊”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銀古路街道友愛社區,針對社區托管班的未成年群體,成功舉辦了題為“‘舒心悅納’——愈見己境,以畫繪心”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
當一條線被封閉時,便形成了一個形狀。形狀作為藝術的七大要素之一,在藝術創作中扮演著多重角色。馬蒂斯僅憑寥寥幾筆或隨意的剪刀裁切,便能創造出有機或自由的形狀。通過繪畫這一形式,借助特定的形色建構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內心緊張、壓抑、憤怒等不安情緒,從而達到自我療愈的效果。例如,曼陀羅繪畫通過彩繪的方式,借助自我覺察獲取自我療愈的力量,幫助我們表達和宣泄情緒、靜心提升專注力、實現自我整合、建立規則感,并指引我們探索生命的潛能。
在活動過程中,宣講人圍繞藝術與美術的意義展開講解,詢問參與者是否學習過美術,以及他們如何看待美術,從而自然引入繪畫療法的相關內容。隨后,講座進入主體部分——曼陀羅繪畫。宣講人簡要介紹了曼陀羅繪畫的概念,并針對未成年人詳細講解了繪制曼陀羅繪畫的步驟。接著,分發提前準備好的紙張、彩筆等材料,指導并鼓勵在場的未成年人進行曼陀羅繪畫的具體實踐。
在場未成年人完成畫作后,宣講人挑選了部分人員的作品,運用基礎的曼陀羅繪畫分析方法進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例如,一位未成年女孩的畫作中,在大部分規律對稱的畫面里出現了海浪與乘風破浪的帆船,這恰是她內心深處對自由無拘渴望的隱喻。針對這一情況,應給予她鼓勵和適當的引導,幫助她在難以改變的社會環境中持續努力成長、汲取力量。待她足夠強大時,便能不拘泥于世俗規則,發揮女性勇敢拼搏的精神,奔赴心中的海洋。
這次活動通過與友愛社區的合作順利展開,有助于未成年人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深入理解,使其在成長之路上找到更清晰的方向,進而最大程度地正確實現人生價值。正如曼陀羅繪畫最具價值之處在于,它能修復心靈創傷,幫助繪畫者找到自我,實現自我價值,踐行生命的意義。
近年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這一現象已引起國家教委的高度關注。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啄木鳥工程隊”社會實踐團隊始終秉持山東大學“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校訓精神。我們不僅要扎實掌握專業知識,更要積極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為了構建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化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舉措。我們不僅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還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引導與我們共同肩負國家未來的未成年人新生力量,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攜手拼搏,勇闖風浪。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歡樂鬧元宵實踐活動
-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廣大居民在歡樂、文明、和諧、喜慶的氛圍中歡度元宵佳節。2月12日,同心社
-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