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寒假,淮北師范大學24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李鑫同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家鄉永興鎮譚鋪村的發展添上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她積極參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村委會,在檔案整理、關愛退役軍人等工作中展現出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譜寫了一曲青春奉獻的動人樂章。
李鑫同學參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初衷十分純粹,那就是鍛煉自我與服務家鄉。對于許多大學生而言,寒假往往是休息放松的時光,但李鑫卻有著不同的想法。她深知,自己在學校里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應當將這些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而家鄉永興鎮譚鋪村,這片她自幼生活的土地,承載著她的成長記憶,也有著她對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于是,李鑫主動聯系了永興鎮譚鋪村民委員會,開啟了她為期11天的實踐之旅。
初到村委會報到,李鑫便接到了一項重要且繁瑣的任務——協助整理和更新村民信息檔案。村民信息檔案是村子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然而,由于以往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方式較為傳統,這些檔案存在著海量且格式不一的問題。面對堆積如山的資料,李鑫沒有絲毫退縮。她迅速制定了一套整理方案,首先按戶分類,將雜亂無章的資料初步梳理出清晰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她需要仔細甄別每一份資料,確保分類準確無誤。
分類完成后,便是更為細致的核對與錄入工作。每一項信息,無論是村民的姓名、年齡,還是家庭人口、聯系方式等,李鑫都認真比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她明白,這些信息的準確性至關重要,一旦出錯,可能會給村民后續辦理事務帶來諸多不便。在錄入電子表格時,她全神貫注,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眼睛緊緊盯著屏幕,反復確認錄入的內容。
這項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力,長時間的工作讓李鑫感到疲憊,但她始終堅守崗位。經過數天的努力,她終于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整理后的村民信息檔案煥然一新,查詢和管理變得方便快捷。村干部在使用新檔案時,對李鑫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贊揚。這不僅提高了村委會的工作效率,也為村子未來的規劃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譚鋪村洋溢著喜慶的氛圍,而李鑫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參與組織村里的春節慰問退役軍人活動。退役軍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為保家衛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李鑫深知此次活動的意義重大,因此,從活動籌備階段開始,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在物資籌備方面,李鑫積極與村干部溝通協調,了解慰問品的采購預算和種類。她不辭辛勞地奔走于各個商店和市場,仔細挑選質量上乘、實用的慰問品,力求讓退役軍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關懷。同時,她還協助設計了慰問活動的流程,從拜訪路線的規劃到與退役軍人交流環節的安排,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她的精心思考。
活動當天,李鑫懷著崇敬的心情,跟隨村干部一同登門拜訪退役軍人。當他們走進退役軍人的家中,看到那些曾經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兵,李鑫心中充滿了敬意。她熱情地與老兵們打招呼,幫助村干部擺放慰問品,然后與老兵們圍坐在一起,認真傾聽他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老兵們回憶起戰爭年代的經歷,眼中閃爍著光芒,那些英勇戰斗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李鑫。
在交流過程中,李鑫始終面帶微笑,耐心傾聽,不時地與老兵們互動,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和身體情況。她用真誠的態度和溫暖的話語,讓老兵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村干部也為老兵們送上了真摯的節日祝福,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整個慰問活動充滿了溫馨與感動,退役軍人紛紛表示,這次慰問讓他們倍感溫暖,也讓他們回憶起了那些難忘的時光。
在與村民交流的過程中,李鑫有了許多深刻的感悟。她深切地感受到,村民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向往,他們渴望家鄉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生活條件能夠不斷改善。有的村民希望村里能夠引進更多的產業項目,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年輕人不用背井離鄉就能有穩定的收入;有的村民則希望村里能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道路、水電等條件,方便大家的日常生活。這些樸實的愿望,讓李鑫更加堅定了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李鑫的實踐活動得到了永興鎮譚鋪村民委員會的高度認可。在實踐單位意見中,村委會對她的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在整理檔案工作中,她的耐心細致讓檔案管理變得更加規范有序,為村委會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春節慰問退役軍人活動中,她滿懷熱忱,與老兵交流真誠,精心籌備物資,為活動出謀劃策,展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她的真誠付出也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大家紛紛夸贊她是個懂事、能干的好姑娘。
此外,李鑫還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在村委會實踐期間,她能夠快速融入集體,主動向其他村干部請教學習。遇到問題時,她積極與大家溝通交流,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她的積極態度和團隊合作能力,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團隊營造了和諧融洽的氛圍。
李鑫同學的這次“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青春與鄉村的深度對話,是知識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通過這次實踐,她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鄉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這為她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指明了方向,也讓她更加明確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對于李鑫來說,這次實踐只是一個開始。她表示,未來將會繼續關注家鄉的發展,利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為家鄉的數字化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她希望能夠幫助村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村委會的工作效率;也希望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宣傳家鄉的特色產業和文化,吸引更多的人關注譚鋪村,為家鄉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鑫同學的故事,是眾多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響應號召,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他們帶著知識和熱情回到家鄉,在廣袤的農村土地上施展才華、實現價值,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大學生們擁有先進的理念、豐富的知識和創新的思維,他們的參與能夠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則為大學生與家鄉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家鄉、服務家鄉。
在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像李鑫這樣的大學生投身于鄉村建設,將個人的成長與家鄉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他們的青春力量,必將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讓鄉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從李鑫同學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與作為。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樹形象”的實踐精神,為廣大青年學子樹立了榜樣。相信在她的影響下,會有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服務家鄉、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大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鄉村的未來將充滿無限可能,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將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