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非遺傳承人筑牢財產安全防線、守護傳統文化根基,2月6日,由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銀發劇潮守正繪夢” 調研團聯合南京金線金箔總廠共同策劃的“防范微短劇陷阱,安享幸福晚年”主題公開課在南京金線金箔總廠區活動中心成功舉辦。活動通過案例剖析、互動問答等形式,普及新型網絡防詐知識、幫助中老年人防范網絡微短劇誘導消費陷阱及不良價值觀傳播風險,為傳統文化保護與社會穩定注入“安全基因”。
反詐護“遺”:守住文化傳承陣地微短劇作為當下在移動客戶端流行的新型網絡視聽形式,在給觀眾帶來感官愉悅的同時卻又暗藏詐騙風險,而非遺傳承人多以老年群體為主,長期深耕技藝,易成為詐騙的目標。
活動中,主講人通過老人月均消費6000元、累積高達4萬元等真實案例,結合以不勞而獲等不良思想為主題的微短劇講解,揭示了部分微短劇既愛“玩文字游戲”“虛假廣告彈窗”的“騙錢”套路,又喜以超脫社會現實、反社會主流價值觀博眼球的“騙感情”套路。非遺傳承人一旦受騙,不僅個人財產受損,更可能影響技藝的傳承,廠方代表夏老師表示“守護他們,其實就是守護文化血脈不斷流。”
校企合作:筑牢非遺保護防線作為活動發起方,“銀發劇潮守正繪夢” 調研團充分發揮學術與社會服務雙重優勢。團隊通過線上線下雙重調查,梳理老年群體受騙風險點,并專訪警方獲得相關措施與建議。“高校是知識傳播的燈塔,”此次活動負責人王同學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青年帶動銀齡’的模式,將反詐知識嵌入社區,讓非遺保護與安全防線同步筑牢。”
南京金線金箔總廠亦彰顯企業擔當,開放線下場地、聯動傳承人社群擴大活動輻射面。廠方代表夏老師強調:“文化與經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未來我們將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反詐+非遺’常態化公益行動。”
雙向奔赴:展現社會責任擔當活動尾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必生老師感慨:“手機里那些精彩短劇還可能有這些陷阱,今天學了怎么核實信息、保留證據,心里踏實多了。”
2月5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微短劇作為新興文化形態,需以健康導向服務大眾。此次公開課不僅是反詐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文化傳承與時代風險的對話。高校、企業攜手聯動,為非遺保護注入韌性,也為“夕陽紅”撐起“安全傘”,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安心守護中煥發新生。

(通訊員:王穎 趙國棟 胡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