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型基因檢測憑借其對遺傳健康風險和天賦特征的解讀,正迅速成為大眾探索自身健康與家族歷史的新選擇。作為服務提供者,企業在基因檢測的全流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從樣本采集到數據處理,每一個環節都關系到消費者的隱私安全。然而,基因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和不可更改性,使得企業在信息收集、存儲、使用和共享環節面臨巨大的合規挑戰。
為深入了解企業在消費型基因檢測中面臨的個人基因信息保護問題,探尋企業合規化路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基因法航實踐隊于2025年寒假期間開展了系列調研活動。實踐隊通過深入走訪律師事務所、生物技術企業、法院以及高校,從法律實務、技術應用、司法應對和學術理論等多維度剖析問題,探索企業在消費型基因檢測領域的合規化發展策略。
律所調研:法律實務中的基因信息保護策略
實踐隊采訪了楚尚律師事務所和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律師,了解他們在處理個人信息保護案件中的實務經驗,以及對消費型基因檢測領域合規問題的見解。楚尚律師事務所的傅律師和梁律師指出,房地產、汽車銷售和輔導機構等行業因銷售性質而面臨較高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個人信息保護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在消費型基因檢測領域,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尤為重要。兩位律師強調了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的目的限制原則和最小化原則,認為基因檢測公司在處理個人信息時應嚴格遵循這些原則。他們還建議加強立法和執法,提升法律公信力,并普及法律知識,以應對個人基因信息保護的多維度挑戰。
圖為實踐隊成員走訪楚尚律師事務所。黃鴿 攝
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的程大鵬律師從數據合規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框架。他提到,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數據合規逐漸成為律師業務的新熱點。程律師分享了武漢首例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的辦案經驗,指出案件的難點在于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刑事案件與民事公益訴訟的銜接以及賠償問題的處理。他認為,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仍在不斷發展,企業和法律從業者都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法規的變化,以確保合規運營。
企業走訪:技術發展與基因信息保護的平衡
為明確消費型基因檢測中企業處理和保護個人基因信息的現狀,實踐隊走訪了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和武漢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湖北東湖科學城首個投用的生命健康產業支撐平臺,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配備了全球單體最大的自動化超低溫存儲設備,具備1500萬份樣本的保藏能力,并提供-196℃的超低溫環境,確保樣本的穩定性和活性。其“1+N”模式(1個總庫,多個分庫)構建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資源共享平臺,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在調研中,實踐隊了解到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在樣本保藏和信息管理方面采取了嚴格的倫理審查和合規措施,確;蛐畔⒌陌踩芾,推動科研創新的同時保護個人隱私和生物安全。
圖為實踐隊成員走訪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黃鴿 攝
在武漢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周玉杰向實踐隊介紹了公司處理基因數據時的倫理審核流程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他指出,華大基因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嚴格遵循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要求,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同時,周玉杰也提到,目前市場上一些小型基因檢測公司存在數據處理不規范、隱私政策模糊等問題,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給行業發展帶來隱患。他認為,企業自律和嚴格的監管措施是保障個人基因信息安全的關鍵,唯有在技術應用和合規運營之間找到平衡點,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圖為周玉杰為實踐隊成員介紹華大基因的技術平臺和相關設備。黃鴿 攝
法院調研:基因信息保護的司法應對與合規建議
為進一步了解司法實踐中個人基因信息保護情況,實踐隊前往湖南省鼎城區人民法院和廣東省惠東縣人民法院進行了調研。在湖南省鼎城區人民法院的調研過程中,實踐隊了解到,近年來,涉及個人基因信息保護的案件雖然數量不多,但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反映出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法院工作人員指出,企業在處理個人基因信息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和傳輸過程合法。同時,法院也強調了消費者在個人信息保護中的權利意識,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基因檢測服務時,仔細閱讀隱私政策,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廣東省惠東縣人民法院,實踐隊了解到,盡管有關個人基因信息保護的案件數量較少,但法院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針對企業合規化策略,法院指出,企業在處理個人基因信息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嚴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則,確保消費者充分知曉信息的使用范圍和目的;二是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其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法律意識;三是采用技術手段,如加密和匿名化處理,確;蛐畔⒌陌踩。
圖為惠東縣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與實踐隊成員探討個人基因信息保護。黃鴿 攝
專家訪談:學術視角下的基因信息保護與合規路徑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還采訪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劉鑫教授,從學術角度探討了消費型基因檢測中個人基因信息保護問題。劉鑫教授指出,個人基因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個人數據,具有獨特的保護價值。與普通個人信息相比,個人基因信息的獲取和使用需要更加嚴格的知情同意程序。同時,基因信息的跨境流動、商業價值轉化等問題也給法律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他認為,企業在利用個人基因數據生成商業價值數據時,必須在保障個人基因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匿名化處理。劉鑫教授還提到,自然人享有的攜帶權和遺忘權在個人基因信息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目前相關權利的落實還存在一定困難,但隨著法律的完善和技術的發展,這些權利將為企業合規運營提供新的方向。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劉鑫教授進行線上訪談。黃鴿 攝
實踐成果與展望
通過與律師事務所、生物技術企業、法院和高校教授的深入交流,實踐隊多維剖析了企業在消費型基因檢測中面臨的個人基因信息保護問題。調研發現,盡管我國在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已有立法成果,但消費型基因檢測作為新興行業,其特殊性使得企業在實踐中面臨諸多問題;蛐畔⒌母叨让舾行院筒豢筛男詫ζ髽I的信息保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企業普遍缺乏明確的合規指引,導致在信息收集、存儲和使用環節存在法律風險。此外,市場上部分企業為追求商業利益,存在隱私政策模糊、信息處理不透明等問題。對此,實踐隊提出以下建議: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明確信息收集、存儲、使用和共享的合規流程;嚴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則,確保消費者充分知曉并同意其基因信息的使用范圍和目的;采用加密、匿名化等技術手段,確;蛐畔⒌陌踩裕患訌妼T工的法律培訓,提高其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定期進行內部合規審計,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的合規風險。同時,實踐隊積極呼吁政府和監管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基因檢測行業的監管力度,為企業合規運營提供明確指引。未來,基因法航實踐隊將持續關注消費型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深入研究基因信息保護法律問題,守護個人基因信息安全,助力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