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農林大學菌草與生態學院赤遺篤行實踐團奔赴甘肅省合水縣,積極投身實踐活動。他們深入家鄉的土地,以實際行動助力家鄉建設,為家鄉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在非遺傳承領域,實踐團主動向當地藝人學習手工編結、香包刺繡、剪紙等傳統技藝,深入民間作坊虛心向老手藝人請教,并認真記錄瀕危工藝,為非遺保護貢獻力量。為了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他們大膽創新,將現代設計理念、科技元素與傳統工藝相融合,積極探索獨具特色的香包文創產品,打造數字化剪紙作品。不僅如此,實踐團高度重視調研成果轉化,精心整理資料,制作宣傳手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紅色文化和非遺文化的價值,積極激發民眾的參與熱情。
圖為實踐隊員展示慶陽香包。
在助力鄉村經濟發展上,實踐團與當地企業攜手合作,探索 “香包 + 電商” 模式,借助電商平臺的強大優勢,拓寬產品銷售范圍,減少中間環節,有效提高了利潤空間。同時,還為農民提供電商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線上銷售技巧,實現增收致富,真正將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鄉村在文化的滋養下煥發出新的活力。
走進永寧路社區,實踐團成員迅速化身為文化傳播使者。他們圍坐在小朋友們中間,以親切和藹的態度、通俗易懂的語言,逐頁講解宣傳手冊里的內容。從古老的紅色革命故事,到獨具魅力的非遺文化,再到家鄉的風土人情、發展變遷,成員們講得繪聲繪色,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
同時舉辦家鄉知識問答競賽。實踐團成員圍繞家鄉的風土人情、發展變遷準備了一系列問題,如 “我們家鄉最有名的特產是什么?”“家鄉近幾年新建了哪些標志性建筑?” 小朋友們踴躍舉手搶答,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對于答對的小朋友,實踐團成員會送上小獎品,如印有紅色文化圖案的書簽、帶有非遺元素的小貼紙等,激發了小朋友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在這個過程中,家鄉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小朋友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家鄉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進而在心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這些舉措為老區振興提供了新思路、新動能,推動紅色精神與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耀眼光芒。他們穿梭于歷史遺跡與現代社區之間,挖掘紅色故事,傳承非遺技藝,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在老區的土地上留下了堅實且深刻的青春足跡。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助力老區發展的浪潮中。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
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創新思維和實際行動,挖掘老區紅色資源與傳統文化的無限潛力。將南梁精神化作奮進的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把非遺技藝雕琢成致富的瑰寶,帶動經濟的繁榮。讓老區在新時代的發展中,既保留那份厚重的歷史底蘊,又充滿蓬勃的發展活力,真正實現紅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傳統文化與經濟建設同頻共振,讓老區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讓南梁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