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在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周年和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之際,鹽城工學院實踐團發起“紅色記憶--尋訪身邊的功勛老兵”系列活動,通過尋訪100名功勛軍人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
6月13日,實踐團成員于建湖縣公安局城中派出所駐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了對許楊號老師的采訪。
“我們應當要做到的是,能夠要做的就應該做,提高自己的人生信念,堅持為人民謀幸福。”這是許楊號數年如一日護國佑民恪守的初心與使命。
許楊號,中共黨員,曾服役于73048部隊,現生活于建湖縣顏單鎮,獲得鹽城市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提名獎、鹽城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工作指導員、建湖縣最美志愿者、建湖縣第二屆最美退役軍人、建湖縣鄉村第二屆“鄉村閱讀榜樣”以及建湖縣防疫先進個人等榮譽。
許楊號的外公是抗日戰爭的老黨員,許楊號從小便受到外公的熏陶,對眾多將士從軍報國的故事耳熟能詳。
2001年,許楊號光榮入伍。在隊期間,他靠著個人過硬的軍事素質、技術水準,克服了重重困難。他表示,艱苦的訓練能磨煉人的個性、品質、意識,讓自己得到成長和進步,從而提高自己的情操,開拓自己的胸懷。
2017年,許楊號從部隊回來,致力于婦聯工作和村里的文化黨建事業,讓本鎮工作在全縣處于領先水平。為了使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他組織了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定期給村里的弱勢群體、孤寡老人和少數民族婦女制定評估方案,采取一系列激勵幫扶措施,開展了為貧困學子購置學具書籍、向村民發放防疫包溫暖包、邀請主任醫師義診以及組織理發師義剪等諸多愛心工作,真正讓那一抹亮麗的“志愿紅”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在盡心公益的同時,許楊號還敢于見義勇為。2019年6月,他在關鍵時刻勇救落水女孩,他的壯舉一時間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
作為樓港村黨總支副書記,許楊號積極沖鋒在抗疫第一線,戰斗在防疫最前沿。那時上海疫情形勢嚴峻,為了保障守護人民的安危,他主動請纓進駐鹽洛高速建湖卡口,24小時輪班值守,堅守99天,日均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時常忙得忘記喝水、來不及吃飯。
許楊號一直很關心并竭力建設脫貧攻堅的工程。他主動聯系縣紅十字會為四名貧困大學生申請愛心基金近三萬多元,帶領村中黨員和群眾蹚出“黨建+農旅”新路子。通過打造樓夏古莊和樓港村新型社區為平臺,積極與上海夢興國際旅行社對接農旅項目,成立樓港村農旅集市。在一月之內有200名游客先后到村觀光,在鎮區內消費近3萬元,大大地提高村民收入。
終末,許楊號表示,榮譽是組織對個人努力的一種評估,做好在本職崗位的事情,也是給自己工作成果的一個交代。“不能把榮譽當成一個包袱,或者把榮譽當成一個腐敗。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能夠為群眾做了多少次,我們可以為這個集體帶來什么,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無論是戰疫第一線.還是戰貧主戰場,許楊號用忠誠、擔當、奉獻,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踐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風采,彰顯初心永不改、沖鋒不畏戰的軍人血性,擔當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軍人本色。他是村民的好干部,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