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珍貴歷史資源的認識,積極學習及探索,增強文化自信,提高保護意識和傳承思想,了解交流傳統建筑歷代變遷,引發思考,提高學生自身創造力。8月9日,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學生成立"追憶紅色基因,弘揚文化自信"實踐小組,前往洛邑古城和白馬寺進行實地考察,感受洛陽這個八大古都之一的歷史文化,感嘆洛陽歷史建筑的莊重和典雅。
當日早上,實踐成員們到達被譽為"中原渡口"的洛邑古城。其以"夢里隋唐,盡在洛邑"為核心定位,大力傳承中國"文化基因",成為洛陽優秀"文化輸出"之窗。實踐成員走進洛邑古城,漫步在洛邑古城內,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橋流水的布局,層層疊疊的房檐,城墻、古院、老樹等,處處街景錯落有致。
(圖一為"洛陽文峰塔"立碑)
團隊成員最先到達便是那正前方的文峰塔,在其一層門的兩側有一副對聯:"樓上風云通北斗,楹苑桃李接東壁。"平面呈"回"字形,共分九層,通體用大青磚砌筑,每層從下向上依次遞減,每層之間有出檐,團隊成員一致認為其外形古樸而精致。一至八層在塔身北側均開一弧形拱門,每層門上均有一長方形磚雕門楣,均有磚雕題字,如"二耀平臨""三臺近樓""四輔交紫""六甲適通"等,因時間久遠,字跡模糊,距離較遠,團隊成員并沒有真切看到。但也深刻了解到此塔有"祈福賜恩",企盼洛陽文化繁榮、多出人才之意。
(圖二為"立德苑"正拍圖)
作為實踐成員,為增強文化自信,"絕知此行要躬行",成員先后采訪了當地的飲品店的老板,專業跟拍工作者以及游客等等。他們都對洛邑古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認識,滿懷自信。團隊成員也與各個身份的人進行交流學習,不斷對提前收集學習的資料進行深刻理解。更真切的意識到文化傳承是中華兒女的責任與義務,認識發揚傳統文化建筑之美同樣義不容辭。
下午,團隊成員到達洛陽城東的"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其北依邙山,南鄰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
(圖三為團隊成員于門口合影)
一進入景區,寺外佇立著兩匹白馬雕像,刻工粗放,姿態雄偉。進入寺門,團隊成員正前方依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位于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團隊成員依次參觀了解,懷著肅穆敬意,仔細觀看殿宇外解注。之后團隊成員再體會佛教文化時,重點觀察了白馬寺中的建筑與雕刻,包括蓮花凸起方磚、瓦片、屋檐上的神獸、放生池、馬寺鐘聲鐘樓,元代夾纻干漆造像等等,給團隊人員帶來極大震撼。
(圖四為"白馬寺蓮花方磚")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成員們不僅了解到悠久精深的洛陽歷史文化,而且深刻意識到歷史是永不枯竭的物質遺產和精神載體。文化底蘊體現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成為文化傳承的主體,樹立牢固信念,增強文化自信,提高保護意識和傳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