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只應“天”上來
2023年8月12日,伴隨著夏日明媚的陽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長安大學“尋中華文明之根,傳中華文化之魂”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坐擁伏羲文化與史前文化的甘肅天水,在天水探尋中華文明源泉之水,不禁感慨此“水”只應“天”上來。
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伏羲廟坐落于天水市中心區域,充滿了神秘和宏偉,正對著的伏羲廣場是天水人民豐富日常生活的好去處。在廟內,從伏羲文化的遺跡和展品,了解伏羲八卦圖的意義和中華文明的符號體系,一部分廟宇建筑在保護架中維修,帶著一層層歲月痕跡的百年古樹在這小小的一方院落中成為樸實無華的奢侈布景,中華文化發源之初的壯麗在此得以窺見。在廟外,清晨的廊庭滿是當地樂鼓歌謠悠揚動聽,遠處緩緩打著太極的人們正開啟新的一天,伏羲文化在此熠熠生輝,綿延至今,庇佑著這一方人民安居樂業,也保留著中華民族文明的火種薪薪相傳。

伏羲廟深處就是天水市博物館了,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伏羲和女媧像,在最原始的八卦圖前感嘆古人的智慧與變遷,其中的文物和展品更是展示了中華文明的輝煌和發展。通過這些文物,我逐漸了解到中華文明的起源和變遷,以及古代先民在農耕、手工業等方面的智慧。此外,博物館還通過多媒體展示和互動體驗,讓我更加生動地了解了中華文明的偉大歷程。我深深感悟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明白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后面大地灣遺址的考察讓我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大地灣遺址是一個約8000年前的史前遺址,它見證了中華文明最初的萌芽。在遺址內,親眼目睹古代人類的居住遺跡和生活工具伴隨時間推移逐漸精細并出現繁復裝飾花紋,這些遺址和遺物無聲地訴說著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探索。考察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在這片土地上艱苦創業的精神和智慧。大地灣遺址讓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認識中華文明,認識文明的源頭才是傳承和發展的根基。

歷史文化的珍貴性和脆弱性在這些遺跡中熠熠閃光。許多文物和遺址在進行保護和修復后呈現在我們眼前,佇立于歷史長河中,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人向我們揮手問好。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在探尋中華文明根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其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更要積極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中。我將更加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并積極參與相關的志愿活動和研究項目。

通過親身參觀、學習和研究,我深刻感知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歷史的厚重感在這片土地上尤為深刻。我們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中華文明,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責任和使命,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弘揚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文明,此“天”上中華文明之“水”更需要開源輸送向當今的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