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舊藥回收工作,“朝藥夕拾”實踐隊在行動
過期藥品已被明確列入危險廢物名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我國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卻有80%以上的家庭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一年因此產生的過期藥品約1.5萬噸。然而目前我國尚未建立過期藥品長期回收機制,出臺的相關政策也并不完善。為推廣藥品回收觀念,提高廢舊藥品回收率,進一步踐行綠色環保理念,響應國家碳中和戰略目標,煙臺大學藥學院“朝藥夕拾”實踐隊于2023年7月3日針對舊藥回收問題展開實踐調研。
達成共識,守望相助克時艱。實踐隊前往藥店和藥監局,了解回收據點的開設和活躍度、舊藥回收的程序和流程、回收的頻率和數量、舊藥的最終處理方式、藥監局的監管政策和措施等。針對居民普遍回收意識薄弱問題,實踐隊決定將積極開展相關的倡導活動,推動舊藥回收處理的完善和發展。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將大力支持實踐隊,接受后期實踐隊回收到的過期藥品,促使實踐隊舊藥回收活動完成閉環。
多措并舉,回收觀念入人心。實踐隊前往了清泉路、桐林路以及萬象匯,通過派發傳單、現場詢問、填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煙臺市過期藥品抽樣調查,舊藥回收宣傳活動。當日發放調查問卷600余份。數據顯示:由于所在地回收點缺乏以及因舊藥回收宣傳力度不夠所造成的認知度低,大多數居民從未參與過舊藥回收活動,所產生的過期藥品大多隨生活垃圾隨意丟棄,但近90%的居民認為有必要建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97.8%的居民愿意配合回收工作。
往事今聞,理性采購要牢記。實踐隊通過電話聯絡抗戰老兵,了解到戰爭年代我國醫藥匱乏,消炎藥、麻醉劑等嚴重短缺,許多浴血奮戰、身負重傷的戰士因為得不到及時的藥物供給而壯烈犧牲。之后,實踐隊前往了東軫格村莊和西軫格村莊,調研五六十年代的醫藥狀況以及現如今百姓的用藥體會。村民們反映到過去的醫藥保障多半靠“赤腳醫生”維系,使用的藥物寥寥無幾,與現在的醫療水平大相徑庭。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過往鄉村,當時的用藥緊張無不與現在的囤藥熱潮形成鮮明對比,增強群眾對后疫情時代的信心,化解群眾危機感,引導居民健康用藥,從源頭上減少過期藥品的產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百川歸海,橫幅簽字眾人行。增強回收意識,厚植回收理念。實踐隊前往了海邊進行橫幅簽字活動,滿盈的月光照耀湛藍的海水,夏日的蟬鳴激蕩誠摯的熱情。醒目的紅色橫幅,莊重的黃色大字,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在實踐隊講解活動主題和目的后,大家留下自己的名字,橫幅上密密麻麻的簽名凝聚眾人的力量,代表著一顆顆熱忱的心。此次簽字活動促使更多人參與進來,深刻理解和銘記“讓有害換有愛,有藥換健康”的舊藥回收內涵。
朝藥夕拾,秋月春風莫等閑。有害換有愛,有藥換健康。實踐隊前往天合城社區,通過現場咨詢講解、發放宣傳單、知識講座等方式,向群眾宣傳假劣藥品的識別、藥品的正確使用及儲存方法、過期藥品的危害及正確處理等安全用藥知識,以此號召廣大居民及時清理家庭小藥箱,營造健康用藥氛圍。之后,在天合城社區居委會的幫助下,實踐隊成功開展舊藥回收活動,幫助家庭消除過期藥品安全隱患,進一步增強居民的安全用藥意識,切實保障了居民的用藥安全。實踐隊回收過期藥品上百余盒,后期轉交藥監局進行統一銷毀。
在探求舊藥回收問題得到實質性解決的道路上,必定是充滿泥濘和荊棘的。但作為成長于21世紀的我們,應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增強責任意識,拓寬服務領域,以“敢想敢為”的動力、“善作善成”的能力、“有志竟成”的決心,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朝藥夕拾”實踐隊將以實際行動落實舊藥回收工作,永葆奮斗精神做新時代弄潮兒。
作者:王碩 來源:朝藥夕拾實踐隊
- 參觀紅色景點,品味中國精神
- 8月17日,一組同學為了幫助實踐隊員們在參觀時更加清晰的了解歷史品味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宣傳措施。
-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