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實踐成員首先來到了鹽城市博物館。從“海之韻”展廳入手,該展廳分為“滄海桑田”“濕地之都”森林之域”“百河之城”四個單元,描繪出鹽城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展示了鹽城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和諧發展的態勢。在這里,實踐成員了解了鹽城綠色生態建設的全部過程。展廳展示了地殼運動的趨勢,揭露了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介紹了麋鹿保護區和丹頂鶴保護區。遼闊無垠的黃海灘涂濕地、星羅棋布的河湖景觀、自由棲息的珍稀物種、郁郁蔥蔥的林木,共同塑造出人杰地靈的生態鹽城,生命與自然在此循環往復。
為了進一步了解鹽城濕地,實踐成員來到了鹽瀆濕地公園,開啟了新一輪的探索。鹽瀆濕地公園是江蘇省的濕地公園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濕地之一。作為一個大型的水文化主題公園,鹽瀆公園內部建造了43座之多造型各異、別具一格的橋梁,其中有35座交通橋和8座游樂橋,稱之為橋梁博覽園也不為過。除橋梁之外,公園內還設有石門踩浪、平湖泛舟、鶴舞琴音等30余個景點,極大地滿足了市民健身、娛樂、休閑的多元化需求。各式優美的林木、草坪、湖泊深得人心,體現了“綠藻水魂”、人與自然的有機結合,成為了鹽城市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城市綠肺”。
6月21日,實踐成員來到了鹽城大豐區,參觀中華麋鹿園。園內港汊縱橫、花紅草綠、猿躍鳥鳴,自然生態環境優美,麋鹿種群和珍禽異獸此起彼伏,組成一幅壯觀的畫卷。進入景區后,映入眼簾的就是成群結隊的俯臥在濕地中乘涼避暑的麋鹿,團隊成員們近距離地觀看它們在草地上覓食、嬉戲。此外,景區內還有丹頂鶴、東方白鶴、白尾海雕等國家保護動物,是全國有影響力的生態旅游區。藍天碧水、珍禽翔集、異獸奔騰,構成了一個奇異斑斕的大自然景觀,堪稱太平洋西岸的“動物天堂”和“植物王國”。
6月23日,實踐成員來到了大豐博物館,參觀了麋鹿保護展廳;顒舆^程中,團隊成員向游客分發了保護濕地的宣傳單,詢問他們對大豐麋鹿和濕地的了解。在濕地古韻展區,實踐成員看到了歷史長河中濕地的形成與破壞,也看到了大豐人民10年間“退漁還濕”的辛勤勞作。最后,實踐成員來到了大豐濕地公園。該公園是綠色活力公園,被稱作大豐城市園林的“綠色名片”,讓市民領略濕地野趣、感悟城市文化魅力。濕地公園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滿足人們親近大自然的需求,并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有效的保護和恢復。
最后一站,實踐團隊來到了東方濕地公園,其緊密結合大豐作為麋鹿之鄉、濕地之都、生態家園、港口新城的綜合城市特色,以濕地湖泊生態建設作為現代城市綠地特色構建的方向,將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內核植入綠地環境,創造富于生命力的綠色環境。在這里,成員們進一步感悟了城市文化、體驗生態活力。置身其中,滿眼的綠色,水草豐茂、野鳥翔集、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的洗肺吧。
濕地是生命之源,被譽為地球之腎,有助于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蜿蜒的河流、斑斕的湖泊、神秘的沼澤、氤氳豐饒的濕地賦予地球勃勃生機。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環境。鹽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國家濕地公園為平臺,進一步探索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推動濕地保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