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方面推進普通話語政治經濟領域得到共同發展
2023年7月30日,安徽工業大學皖疆心連心推普實踐隊通訊員周雅琪于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開展了調查采訪商鋪老板及員工的普通話程度及相關問題。為了貫徹和落實二十大精神,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服務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于2023年暑期繼續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而安徽工業大學皖疆心連心推普實踐隊也是許許多多的大學生隊伍里較為活躍積極的一支。
能夠參加本次推普實踐活動我感到受益匪淺、收獲良多,我生于長于安徽省東北部的一個小縣城,臨近淮河水邊,這里有它獨特的方言體系,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習過程當中我的語言與它產生了緊密的聯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因為人文歷史和自然地理的巨大差異,才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誕生了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方言體系。從上小學開始,語文老師就開始教育我們要說普通話、書寫規范字,在觀看新聞和電視劇時也會覺得他們說的和我說的是一樣的語言,因此我便自信滿滿,認為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了。但上了大學以后我才發現了不對勁,火車帶我駛離了小縣城去往大城市,同學和老師們聽不明白我的語言,我總要重復說上一兩遍才能讓對方理解,與此同時我才明白原來我說的一直是"不普通的普通話"。不僅我一直存在這種誤會,在本次采訪商戶的社會實踐中,我發現這個誤會普遍存在于我的家鄉。在采訪過程中我問了如下幾個問題,"你認為自己熟練掌握普通話了嗎""平常在生意往來中是使用普通話居多還是方言居多""普通話是否給你和祖國各地的顧客提供了便利""你如何給自己的孩子及后代提供良好的學習普通話的環境"。通過調查和采訪發現,青壯年在日常的溝通交往中使用普通話居多,偶爾使用方言,如果刻意強調自己說普通話也是可以一直保持的;而老年人的普通話使用率遠遠低于青壯年和孩童,他們使用方言居多,做的是家門前的生意,很少走出小縣城和外面的人打交道。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坐落在國道邊的商鋪老板他們不僅可以使用普通話和南來北往的人們打交道、做生意,甚至可以學會他們的鄉音、傳播我們的方言。
這在我看來是個雙贏的局面,我國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全國范圍內通用的普通話,是提高全國人民科學文化水平的一項基本語言國策,也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舉措。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大力推廣普通話,有利于打破語言壁壘,促進社會交往融合,維系民族精神團結,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消滅方言,主要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以利社會交際,與人民使用傳承方言并不矛盾。普通話的推行與方言的使用是和諧共存的關系,任何一種方言都有它的穩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實用性。
在社會調查實踐中,我切實地感受到了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飛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普通話的政策明智、成效顯著。文化語言和政治實行、經濟貿易息息相關、休戚與共,正是推普活動的持續進行,才有了安徽的生意做到了新疆、新疆的商品來到了安徽,這一"皖疆心連心、手牽手"的和諧美麗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