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歷代青年追尋的紅色圣地。懷揣著革命先輩的崇高敬仰,7月23日,江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社會實踐隊前往延安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以青春熱血淬煉國之大我。在為期三天的研學活動里,實踐隊深入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文藝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等地,參觀學習,聆聽講座,在一個又一個延安故事里事里賡續紅色血脈,在青春實踐中汲取奮進力量,受益頗豐。
聆聽延安,注入紅色“驅動力”
山以峻險成其巍峨,業以磨難成其偉大。在中共延安市委黨校里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副院長趙耀宏“延安十三年”的主題講座深深吸引著實踐隊成員。講座上,趙耀宏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歷史環境、重要事件,以深入研究的獨特視角講述了延安十三年的光輝革命歲月,使實踐隊成員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到了延安時期黨的辛歷程和偉大意義。
(實踐隊成員在聽趙耀宏院長的講座)
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實踐隊聆聽了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席軍良的“弘揚七大精神,增強看齊意識”專題講座。聚焦于七大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對于當今時代的指導意義,席軍良講道:“楊家嶺革命舊址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駐地之一,也是中國革命精神的象征。我們應該深刻解讀七大精神內涵,挖掘其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重要價值。”通過積極踴躍的提問與互動,實踐隊成員紛紛表示深刻理解了七大精神的核心內容,希望以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姿態,在未來堅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
作為中國革命歷史中的偉大一頁,延安承載著無數革命先烈的堅定信仰和英勇奮斗的歷史。在大步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今天,延安故事有著獨特的作用和價值。這座紅色古城的革命文化,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源源不斷地傾注紅色“驅動力”,帶動時代脈搏,高唱時代強音。
凝視延安,強壯紅色“思想骨”
一張張黑白照片、一座座莊嚴雕像、一條條紅色宣言……革命紀念館里陳列的斑駁文物無一不在展示著它們深邃而厚重的抗爭歷史,讓實踐隊成員深受觸動,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悟。實踐隊了解到,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僅重視革命斗爭,還堅持豐富精神世界。在延安文藝紀念館里,通過欣賞了延安時期的文藝作品、音樂表演和文化活動,實踐隊成員明晰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文藝工作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了那個時期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和藝術精神。
(實踐隊成員在欣賞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展品)
中國革命歷史是磅礴而英勇的。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據點之一,曾是中共中央的駐地和工作地。實踐隊通過參觀偉人舊居、聆聽講解,在鳳凰山麓遙想當年抗日的歷史場景,回顧了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隨后,實踐隊走進了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通過講解員介紹,實踐隊了解到在這所抗日軍政大學,走出了不計其數的英勇將領和杰出干部,也進一步領略到了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不懈斗爭的意氣與英氣。
(實踐隊成員在紀念館內的合照)
延安的歷史筋骨是紅色革命獨有的支柱,一座座偉大豐碑也在這里永久保存,如革命紀念館、文藝紀念館、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等,發揚紅色文化,不止塑形,更在鑄魂。這些紀念館讓先輩們的奮斗抗爭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實踐隊深受革命精神的感染與鞭策,亦讓這支紅色“思想骨”在新時代更加有力、更加強壯。
重溫延安,擦亮紅色“先鋒號”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抬眼望,揚帆但信風。踐隊成員紛紛表示,將銘記初心使命,推動自身思想覺悟不斷提高,用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的奮斗精神,用一腔熱血為中國的繁榮和進步貢獻自己的青年力量。實踐隊認為,重溫延安,不僅是重溫延安的革命歷史,更是重溫延安的革命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延安精神內核擦亮紅色“先鋒號”,吹響民族復興偉大號角,才能在歷史的蔚蔚大海上行穩致遠。
縱橫正有凌云筆,偉大事業譜新篇。從楊家嶺革命舊址、鳳凰山麓革命舊址到梁家河,從革命時代到奮進新時代,實踐隊成員深刻領悟到延安精神與紅色品質的永恒價值。這些無數革命先輩們用堅定信仰和奉獻犧牲書寫的壯麗史詩,令實踐隊深悟到奮斗、擔當、責任和奉獻的意義。當代青年將矢志不渝地向黨中央看齊,秉持紅色信仰,以優秀品質和奮斗精神助推祖國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邁進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