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深入貫徹團中央、團省委“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安排部署”,著力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嘉興學院平湖師范學院小學生課外培訓社會調研團隊湖州地區小組13名成員在2023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期間積極在各自社區中開展社會實踐調研。團隊成員走進社區、培訓機構和公益興趣班,通過訪談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熱心溝通、積極參與,為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當前小學生教育現狀、積累將來投身社會的寶貴經驗。
在調研前期,湖州地區團隊成員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將13位成員編為不同組別,在各自地區分別同時進行調研。團隊成員聯系當地社區、培訓機構,大致了解社區的暑期活動與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理念后,前往實地調研。團隊成員提前編寫好了調查問卷,也商討了一些主要的訪問話題,從參加課外興趣班的學生的家庭狀況、參加興趣班的數量、參加興趣班的動機、家長對興趣班的態度等問題來深入分析。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小學生的課外興趣班參與率、類型、內容、時間和支出存在顯著差異,家庭經濟條件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對此的影響是較大的。
在進入不同的社區培訓班調研后,團隊成員整理了問卷數據和訪問資料,發現孩子參與的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有學習輔導類,也有課外興趣類,但是課外興趣類的占比是要更大的,這體現了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在漸漸地朝著孩子的興趣與能力方向偏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雙減”政策之下,在學業壓力減負后,社會及家庭對培養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礎素養突出的新要求。另外,成員也發現,城區孩子參與課外培訓班的覆蓋率是更加廣泛的,培訓班的價格更高,家長愿意尊重孩子的意愿去選擇培訓項目。相比鄉鎮小學,城區家長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更加樂意與團隊成員探討孩子成長方面的問題,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家長對于孩子口才,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是越來越重視的。


中國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個突破的薄弱環節。傳統的人才觀已經不適合用在當代的學生身上,所以課外活動的開展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局面,這是一個需要從小積累的過程,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小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拓展自身知識面、擴大與社會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中競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青年學子的能力的寶貴平臺,此次的調研活動開展過程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積極參與,挑戰自我。在實踐中,團隊成員深入社區、了解社區活動,這有利于大學生培養鍛煉才干、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