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食品安全”的精神,助力鄉村振興,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三下鄉隊伍護食隊以“守護食品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為中心指導思想,在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開展了為期五天的三下鄉大學生實踐活動。
英才雁歸鄉,葡萄促振興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各地區基層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7月15日,“護食隊”前往清遠市清城區地緣農業采摘園,開展實地調研活動。調研期間,團隊成員參觀葡萄產業種植園,感受特色生態農業建設,深入體會產業文化融合與鄉村振興發展。實踐隊員通過對產業負責人進行采訪、體驗葡萄采摘等,多形式探究以葡萄種植為代表的鄉村特色產業建設的發展現狀,深刻體會新橋村的發展優勢。
在訪談中,采摘園負責人劉芷晴回答到,地緣農業采摘園的成功是多方面導致的,其中有清遠市市政府
“雁歸計劃”政策的支持和新橋村優秀地理環境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我有情懷有赤子之心,愿意為采摘園付出心血,和所有工作人員對品質的嚴格要求對工作的一絲不茍。”
最后,劉芷晴負責人希望我們將來若有機遇,也可以回到鄉村,帶領鄉村致富,帶動鄉村振興,“做什么最后都要產生效益,沒有效益就沒有辦法去振興,振興不是一句口號來的。”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想要做到鄉村振興絕不能只空賣情懷
,腳踏實地,認真專研才能成功帶領美麗家鄉實現鄉村振興。
科技創新融產業,繪就鄉村新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著力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為了解清遠市創新興農前線具體情況,把握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位置,尋找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的引擎所在。護食隊對清遠“花稻花”無人農場進行了
線上采訪。
采訪得知,清遠“花稻花”無人農場項目實行“花稻花”的輪作模式,3月至7月種植荷花,7月至12月種植水稻,12月至來年3月種植油菜。實現農田的有效輪作和高效的利用,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有效解決目前土地丟荒、利用率不高、產出不高等問題。農場無人化生產作業模式,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其先進無人機械技術貫穿全生產流程,為清遠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新路子,積累了經驗,推動了鄉村振興新進程。
3、三地問卷知民情,創新規劃不偏倚 隊員們通過
前期網絡調研發現,
基層民眾平日里存在許多不同的飲食誤區,以及在農村,政府部門缺少向生產食品的商家普及必要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項,商家因此在長時間的經營中會忽略作為食品生產或加工單位需要注意的食品安全問題。
新橋村作為
以民宿、農家樂為主要振興產業的地區,食品安全若是落實不到位,將會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加全面且細致地掌握
基層食品安全問題,隊員們針對
農村居民與餐飲商家兩種不同的人群設計了實地采訪調查問卷,且計劃現場給被采訪人科普相關食品知識,為此隊員們為每一個采訪問題都準備了內容詳實的資料以供科普。
7月14日,隊員們共走訪了
5個自然保護村、30余家商鋪,收集到200余份調查問卷。期間針對每一位居民,商家負責人,隊員們都根據
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了
細致的科普。采訪過程中,考慮到當地居民的用語習慣,也為了拉進隊員與當地居民的聯系,隊伍挑選出能夠流暢使用粵語的隊員來進行采訪。調研結束后,隊員根據調研報告結果,作出了分析:在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問題調查中,有高達5.24%和12.64%的居民對簡單食品安全問題正確率
低于60%。由此可見,新橋村和江埗村居民對食品健康安全相關意識還有待提高,仍需加強食品安全普及,
特別是對于一些陳舊的不正確食品安全觀念需要改善。
結束調研后,隊伍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為后續的南埗小學科普與南埗黨群服務中心關于食品安全的小課堂進行了細致的規劃與安排,力求短時間內通過多形式的科普高效完成科普工作。
食安科普進社區,助力生活質量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隊伍多元化科普活動的安排下,科普活動的第二站來到了南埗小學對老年人與小孩進行
定點科普活動。
17日當天,隊伍聯合南埗社區居委會
在南埗小學和居民家中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活動中,隊員向群眾介紹了相關食品安全知識。尤其是老年人,要了解和懂得
怎樣保存食物、怎樣預防食物發霉變質。其中,重點講解了各食品在冰箱中的正確儲存方法,糾正了居民們的錯誤認知。同時,隊伍還詳細講解了
膳食寶塔的具體內容,教導居民如何正確搭配食物,做到吃的健康營養,進一步增強了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
食品安全小課堂,春風化雨入人心
18日,護食隊與南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聯合舉辦食安小課堂,設計了關于食品安全與膳食健康兩方面內容,準備了若干小禮品,共邀請
53位小朋友,二十余個家庭參加。課堂上,隊員與小朋友們積極互動,贈送小玩具給回答問題的小朋友,調動起了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依托膳食寶塔,教會小朋友
辨別日常食物種類,除此之外,隊員們還面對面指導小朋友通過畫畫的形式,
學會安排自己富有營養且均衡的三餐。
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覷,科普更要像春雨潤萬物般,絲絲入人心。本次為5到10歲的小朋友開展了小課堂,正是為了培養他們注重食品安全的意識,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合理安排膳食。從小便打好食品安全的基礎,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在
城鄉發展不均的大背景下,“護食隊”三下鄉實踐團隊清楚自己身為食品學院學子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應勇于面對履行責任路上的困難與挑戰。本次實踐中,團隊通過實地參觀鄉村振興示范帶來學習新時代振興之路,致力于
在學習之中挖掘當地特色,給出當地依托農業、旅游業發展的合理建議,并通過大規模的調研與科普,
提高當地餐飲業經營者及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促進發展。通過本次實踐活動,面對充滿發展機遇的美麗鄉村,隊員們切實體會到
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也深刻體會到
基層工作的艱辛與困難,這個認知會始終在內心告訴隊員們要不忘初心,堅持奮斗,不畏艱險,
以高昂姿態展現三下鄉實踐中青春靚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