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進行時|心念家國,傳愛商洛——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心”火“鄉”傳團隊商洛行扎根基層
為能讓欠發達地區基層群眾認識、了解先天性心臟病,2023年7月17-18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心”火“鄉”傳團隊走進秦嶺深處,在陜西省丹鳳縣的社區與校園進行先心病知識宣講,普及生命健康教育;與基層群眾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心聲。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當成員們真正沉下心,走進基層之中,才真正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于身體力行之中,成員們感悟到基層調研的重要性,實踐的必要性,以及未來求學為醫之路的任重而道遠。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本次“心佑工程”商洛行的篩查工作,在篩查前一天,團隊成員便深入社區基層分發三折頁,并向居民們講解有關先天性心臟病的基本知識,希望讓更多居民了解先天性心臟病這一發病率最高的出生缺陷疾病、讓更多孩子能接受先心病篩查。在宣講過程中,隊員們主動與居民搭話,用親切的口吻、親和的姿態、通俗的語言將先心病的基本情況、對孩子的影響、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及時篩查的重要性傳達給當地居民。居民們從一開始的“沒聽說過”到后來的“多虧你們我們現在才知道”,他們不會用華麗的辭藻表達自己,只是用樸實的笑臉與略帶口音的“謝謝”兩字向隊員們傳達其內心的感激。“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我們真正沉下心,用腳步丈量基層熱土,才能對村情民意了然于心,才能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
為了更好地把握欠發達地區居民對于先天性心臟病的了解程度并更好地規劃未來對欠發達地區居民進行科普的知識側重,隊員事先制作了調查問卷并將其分發給當地居民進行填寫。在商洛丹鳳,部分居民仍受限于文化程度的有限,不能認字更無法填寫問卷,而此時,隊員們主動向他們讀出題目并用通俗的話語解釋題目意思,幫助居民完成調查問卷。最后,團隊總共收集問卷76份,為接下來“心”火“鄉”傳團隊開展工作鋪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陜西省丹鳳縣西關幼兒園,實踐團成員開展了有關“心佑工程”及先天性心臟病的科普宣講。突破陳舊的講課模式,丁藝同學以游戲闖關的模式結合喜聞樂見的動漫形象,帶領小朋友們一步步認識心臟、了解血液循環的方向以及常見的先心病,成為“心之勇士”。整個講解過程中,每位小朋友都熱情高漲、手腦并用。講解完有關心臟的知識后,丁藝同學以趣味提問的方式與小朋友們進行互動。期間,答對問題的小朋友們獲得了團隊精心為其挑選的小禮物。
最后,所有隊員與小朋友們分組合作,共同完成了四幅關于“心佑工程”的圖畫。在隊員們的指導下,小朋友們手執畫筆,一筆一劃、認真謹慎地涂色,完成后盡管每個人手上都沾上了五顏六色的顏料,但卻沒有一位小朋友抱怨,因為那是他們努力的見證。每一位小朋友都頗有成就感,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短短一天半的時間,“心”火“鄉”傳團隊成員們深入基層,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與老百姓身挨身坐、心貼心聊,深入掌握了基層群眾對先天性心臟病的了解情況。“稼穡蓬勃,夢想熠熠。”當一聲“我長大以后要當西安大醫生!”的豪言壯語在教室中央揚起,“心”火“鄉”傳的意義終得以彰顯——不僅是宣傳“心佑工程”十年風雨與先心病相關知識,更是將幫助困難家庭的理想信念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后輩,讓“火種”代代相傳。
“高遠之志,當積跬步以達”。在未來,“心”火“鄉”傳團隊也將繼續扎根基層、深入群眾,在實踐中秉承醫者初心,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多新貢獻。
撰稿人:劉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