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民族團結的社會實踐活動,我于7月6日至7月13日和“文化交融”民族團結實踐團的隊員們前往永州市江永縣進行實地調研,調研地點為江永女書園生態博物館。
在江永女子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人可以做君子,女人也可以做君子女。”正是這樣的一段話,彰顯了江永當地女子的氣概,而女書也是因此應運而生。沒到女書園時,基于刻板印象,我覺得這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地方,但是真的走進去之后,才能領略到她的神秘奧妙。
進入園內后,我就看到了女書傳承人在安靜的做女紅,她是一位當代的女書傳承人,她就靜靜的坐在那里,目光和藹,看待我的眼神很親切,我和團隊的成員們簡單的打了招呼,向她簡單說明了來意,她的眼睛微微彎曲,像一輪皎潔的明月,歲月在她的臉上劃滿了痕跡,唯一不變的就是她那真誠的眼神,我覺得這樣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輩在年輕時應該是清秀絕俗,富有才華的一名女子。加深了我就對女書充滿的向往,該是怎樣的文化,才能培養出如此富有高俗氣質的奇女子。簡單的一番交談,我們了解到老師就是本地人,教導了很多年輕一代的女子學習了女書文化,進行了文化的傳承。老師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笑著跟我們說就喜歡我們這些年輕大學生,充滿著活力。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期盼已久的女書終于慢慢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

老師先向我們說明了女書的由來,女書是世界上唯一一套由女性創作和使用的書寫系統。 它起源于
19世紀的中國江永縣,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傳統的女性文化。最令我感到震驚的是,在那樣男尊女卑的年代,江永女子就出了男女平等,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氣節。
在以前,普通婦女無權享受正規教育,江永的鄉村婦女,往往利用紡紗,織布之余,自發的學習女字,用女字傳遞女性間的友誼,吟唱女性的快樂與憂傷,抒發了對平等的向往,無數個苦日子里,我覺得女書更像是一種安慰吧,她始終鼓勵著女性,切莫因為生活的苦,不平等的苦而草草結束自己的一生,老師告訴我,可能現在的年輕一輩感受不深,但在那個年代里,女書的歌聲以及女書給予的快樂是女性活下去的希望。我聽到此處,感慨萬千,我生活在一個男女平等的時代,自以為很多不平等的事情在歷史書中有些夸大,卻沒想過在以前的人眼中,卻是活下去的希望。由此,我對女書的敬佩又加深了,女書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她不僅僅是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她的文化內涵更是一種女性精神,把苦難中的女性團結在一起,促進民族團結,這與我當下的調研不謀而合,我希望自己能夠把這樣一份女性精神文化宣傳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女書,讓更多還受到苦難的女性能夠得到一點鼓勵,告訴他們,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更是有很多人與你們一起。
女書也是傳奇的,老師講給我們絕代七姐妹的故事,了解到“老同”的意義,一旦結為老同,就相當于成為了最好的親戚,無論結為老同的家庭出了什么事,另一方都會像自己的家人一樣互幫互助,在以前的年代,她幫助了很多雖然家庭困難,但是積極熱愛女書文化的江永女子互相學習,女子也當自立,也能夠創出自己的一份天,可能就是女書在當代社會的一種積極意義吧。
最后,我想說,女書富有傳奇且在當代社會擁有獨特的意義,她就是最美最棒不可或缺的江永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