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兒童的的成長備受關注。生活中,即使許多父母都陪伴在孩子左右,但留守兒童仍有不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求回報、永不藏私的大愛,但所謂大愛無疆,在現實的枷鎖中,有時也難免會無可奈何,留守兒童大多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和父母一年難得見幾次面,他們望眼欲穿,期待父母早日回來。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導致他們和父母關系較差,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他們在心理教育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導,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也正因如此,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大痛點。
為響應淮北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號召,也為幫助社會中仍然存在的留守兒童,我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一留守兒童家中進行了我的為期14日(7月1日——7月13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我志愿服務的對象是利辛縣的一位初二的留守兒童,名叫童謠(化名)。和他的談話中,我發現他性格靦腆,不善言談,很少主動與人交流,漸漸地我了解到他在學習中遇到過諸多困難,尤其是英語和數學學習方面,他擔心這些困難會跟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對此,我找了幾本英語書,教了他一些記憶單詞的技巧的音標的讀法,在日常學習之余,我還帶他做一些單詞拼寫的小游戲,看一些英文的小電影和連環畫。也在網上找了一些學習數學的技巧和小視頻。幾天過后,他漸漸變得活潑開朗,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也愿意分享一些學校里有趣的事,他的學習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
通過此次愛心支教活動,我收獲良多,對留守兒童也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他們缺乏父母的陪伴,遇到困難時常感到孤獨和無助,對未來的不可知又充滿了迷茫……也正因如此,我們要將更多的目光放到他們身上,給予他們足夠愛和溫暖,培養他們迎難而上,的品格,別讓孩子的羨慕投向屋檐下的雛燕。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在精神上也要給予足夠的幫助。不僅如此,我們更要團結社會的力量,呼吁更多的人去關注留守兒童,鼓勵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同時我們也要將支教活動用心做下去,讓他們也有一個美好而溫暖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