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黃河文化,弘揚黃河文化精神。2023年7月18日上午,山東理工大學“河心承載,泱水韻揚”實踐團前往東阿縣魚山村曹植墓風景區進行社會實踐考察和調研。
位于此地的曹植墓依山而建,始建于三國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操三子曹植的墓地。其東南兩側有黃河和小清河縈繞,合為襟帶,隔河群山連綿,攢峰聳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風;北面金堤綿亙,似黃龍靜臥,沃野萬頃。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詩人,其卓越的文學才華和獨特的思想影響了后世無數文人學士。
此次社會實踐實踐團隊首先采訪曹植墓附近村莊中的村民,當地村民表示,近幾年當地政府對曹植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當地政府提高對文物保護的重視,引得村民們交口稱贊,當地受曹植文化影響深遠,同時對于當地曹植墓的保護也離不開村民的力量,實踐團成員同時對當地村民進行文物保護的宣傳并宣傳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引導當地村民增強法律法規的保護意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曹植墓附近村民交流采訪對曹植的認識。通訊員 崔佳慧 攝
實踐團隊踏入曹植墓風景區,首先參觀的是演武場,演武場雖空蕩沒有表演,但這并沒有影響團隊成員們對其歷史意義的認識。演武場是一處重現了三國時期武將演武場景的區域,與黃河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而這里的演武場正是曹植所處時代的重要場景之一。團隊成員們深入了解了歷史,對演武場內的歷史氛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隨后實踐團隊走了七步橋,七步橋是一座古老的石橋,相傳曹植曾在此寫下了著名的《七步詩》。七步橋作為曹植墓風景區中的重要景點之一,與黃河文化也有著緊密的關聯。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而七步橋所承載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正是黃河文化的一部分。團隊成員們在七步橋上漫步,感受和領略曹植所感受到的歷史氛圍,進一步了解和探討了曹植墓與黃河文化之間的聯系。
在攀登魚山時,實踐團采訪了一位來曹植墓旅游的游客,游客張大媽表示,曹植墓是曹操三子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墓葬,對于研究曹植的生平和文學成就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我一直對曹植的才華和他在亂世中的命運感到十分惋惜,所以一直想來這里親眼看看。同時張大媽表示對他的作品和他在亂世中的命運感到十分敬佩。
緊接著實踐團隊參觀曹植墓地,并被墓地的莊嚴肅穆深深吸引。整個墓園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重肅穆。實踐團隊看到,墓地中嚴謹的石刻、幽靜的墓道以及花草的點綴,無不昭示著曹植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社會影響。曹植墓不僅是一座石刻建筑,更是一座傳承著歷史文化的活的藝術品。
在調研考察途中,實踐團隊采訪了風景區工作人員了解黃河文化與曹植墓之間的聯系。曹植墓風景區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曹植墓風景區與黃河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而曹植作為中國歷他的作品中融入了黃河文化的元素。曹植墓風景區的建設也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為了更好地宣傳和保護曹植墓,他們將加大宣傳力度,推出更多的宣傳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同時,他們也將加強對墓地的保護和維護工作,確保曹植墓能夠世代傳承下去。
圖為實踐團成員隨曹植墓工作人員交流訪談。通訊員 劉清華 攝
最后,實踐團隊決定攀登曹植墓山,以進一步感受自然風光和提高體能。曹植墓山位于風景區的背部,綿延起伏,風景秀麗。團隊成員們沿著設立的登山線攀爬,一路欣賞山間的美景,頂峰處還能俯瞰整個風景區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站在山頂,團隊成員們能夠看到洶涌澎湃的黃河正在翻涌,團隊成員感慨萬分。
在參觀曹植墓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對曹植的生平和文化成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紛紛表示,曹植墓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通過參觀和研究曹植墓,能夠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歷史,感受曹植的才情和豪情。同時,曹植墓也是東阿縣的一張名片,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觀和學習,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曹子建墓紀念館前合影。通訊員 叢玉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