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島自古以來,是干旱的重災區。歷史記載舊社會時期,為了爭水,大動干戈,村斗族斗,世代結仇等事時有發生。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作出了修建雷州青年運河,改變當地環境的決定,故雷州青年運河也被湛江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2023年7月15日,嶺南師范學院法政學院“鄉見”社會實踐隊來到湛江市赤坎區中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紅帆”社會實踐隊一起開展以“探憶河時歲月,弘揚開河建庫精神”為主題,關于雷州青年運河的宣講活動。
圖為雷州青年運河宣講活動 高上瑜 攝
“為什么要挖一條運河?”“怎么開發的運河?”“運河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宣講人葉彤向大家解釋道,運河修建之前,“蠻荒之地”雷州半島極其干旱。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為切實解決雷州半島的干旱問題,中共湛江地委發布《關于興建雷州青年運河的決定》。當時國內沒有大型工程機械化的條件,黨員群眾們只能使用鋤頭、扁擔等傳統工具進行開發,甚至徒手開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僅兩年時間就完成了主要工程,基本上根治了雷州半島的旱患。
圖為宣講員葉彤解釋建河緣由 楊俊 攝
“大家都知道那就一起回答吧。” 小朋友異口同聲說出了問題的答案,宣講過程中宣講員以問題互動的方式,調動小朋友積極性,在玩樂中加深其對于青年運河的了解,
圖為小朋友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開河建庫精神,即為民擔當、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改革創新的大無畏精神,是黨與廣大勞動人民在建設雷州青年運河時所孕育出來的精神文明,是廣大勞動人民實踐的產物,極具現代社會價值。同時宣講員也向大家清晰地講述了何為運河精神——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牢記使命,永葆青春,并解釋了其與建庫開河精神之間的關系。
圖為宣講員葉彤解釋建庫開河精神 高上瑜 攝
1960年,赴湛視察的鄧小平同志稱贊“你們真是當代愚公!”是的,領袖如此,學生應該如此,祖輩如此,當代青年亦如此。歷史使然,我們走不出時代的枷鎖,但是“愚”而不“昧”的精神一直在我們的血液里流淌。以往苦難的湛江人民扛過了旱災,在艱苦奮斗中完成了這座偉大的建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傳承這份精神,謹記“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牢記使命,永葆青春”,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做有能力,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圖為大合照 高上瑜 攝
通訊員 王傳熙 徐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