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地學習與領會“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理念在木蘭溪的先行探索和生動實踐,7月9日至10日,閩江學院海峽學院“閩山閩水物華新”專項行動實踐隊赴莆田市開展“牢記生態囑托,守護山水底色,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探尋福建生態美”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走進仙游縣西苑鄉仙西村木蘭溪源尋源探秘,感受“生態文明的木蘭溪樣本”之源,并通過參觀與調研玉湖公園、木蘭溪治理展示館、木蘭溪“十里風光帶”建設工程、木蘭陂公園等地,深刻了解到木蘭溪治理理念的豐富內涵,領悟傳承發揚木蘭溪治理精神。
尋蹤木蘭溪源,擎畫綠水青山木蘭溪源頭所在地西苑鄉仙西村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保護好木蘭溪源頭的意義十分重大。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前,仙西村黨支部書記紀元森對實踐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對實踐隊此次調研的目的和內容給予肯定。結合教育基地中木蘭溪全流域治理實踐成果展示廳內的文字,紀元森書記對木蘭溪從古至今的治理成效,特別是對近20年來木蘭溪防洪保安治理、生態治理、文化景觀治理、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成果進行了重點講解,全方位展示了木蘭溪源頭的特色資源和木蘭溪全流域治理的梳理成果,也在呼吁群眾以實際行動參與治理、愛河護河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離開教育基地,紀元森書記帶領實踐隊來到木蘭溪的源頭處,一塊“源”字石碑豎立。紀元森書記告訴實踐隊,立這個石碑是為了喚起莆田兒女保護母親河的意識,做到“飲水當須思源,定源更為護源”。接下來,西苑鄉將繼續把木蘭溪源頭打造成生態治理、環境科普和鄉村旅游的結合體,讓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和保護典范。
通過實地考察和與紀元森書記與簽署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協議,實踐隊與仙西村保持緊密聯系,持續深入開展實踐調研工作,以青年力量奉獻和支持鄉村振興的偉大工程,走出校園、走進基層、走進鄉村,發揮專業優勢,為建設美好鄉村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承木蘭溪之風,探索善治之路走進木蘭溪治理展示館,在講解員黃碧穎的帶領下,實踐隊走過序廳、為民情懷、科學決策、率先垂范、久久為功、尾廳六個展廳。感受到木蘭溪經過20余年治水的滄桑巨變,從曾經的“只生蒲草,不長禾苗”蝶變為如今的安瀾清波,人水和諧,實踐隊隊員深受觸動。為全面把握木蘭溪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現狀,實踐隊對木蘭溪治理館負責人陳瑞椿開展了采訪工作。據陳瑞椿介紹,木蘭溪流域治理工作在不斷改革創新,木蘭溪治理方案將會進一步拓展提升,朝著更加綠色、生態、系統、法治的方向發展。現今,木蘭溪已建立健全“立法+執法+司法”多維生態法治護航機制,為新時代木蘭溪的綜合治理與生態建設保駕護航。莆田市自主研發構建的“3+1”河長湖信息化體系和聯合聯通公司推出的多款APP,以及智慧河長、生態云等平臺,使木蘭溪全流域實現了“河湖綜治化、管理精細化、巡查標準化、考核指標化”,為提升生態現代化治理能力、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水和諧共生,綠色城市發展如今,木蘭溪綜合治理已被寫入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水為核心全面推進木蘭溪片區可持續綜合開發,實現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河湖樣本是城市發展之要。玉湖與木蘭溪一衣帶水,“截彎取直”自木蘭溪水患治理留下的舊河道,改造后的玉湖新城風光成廊,公園環境優美,配置圖書館、科技館、少年宮和老年大學等公共設施,改善人居環境。
華林經濟開發區的蓬勃發展是體悟最美河湖賦能高質量發展路徑,感受木蘭溪如何滋養多元業態,助力鄉村振興最好證明。據悉,過去的園區常受水患侵擾,自木蘭溪流域治理后,華林告別水患,許多工廠企業紛紛入駐。10年間,華林經濟開發區形成了鞋服、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總產值達數百億元。華林經濟開發區也是“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偉大實踐成果的生動展示。
聚焦木蘭溪畔,賡詠木蘭精神為實地感受木蘭溪治理成果,實踐隊在陳瑞椿的帶領下參觀木蘭溪“十里風光帶”建設工程。陳瑞椿跟實踐隊員們分享到:“這里是口袋公園,真正實現了家門口的詩和遠方,是生態文明思想的全域生動展示。”實踐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上木蘭陂公園的攔河壩觀看整個木蘭陂的水利樞紐工程。同時,實踐隊員們以志愿活動的形式沿途查找并撿拾灌木叢中的垃圾,用實際行動踐行保護生態的使命擔當。


實踐隊成員們表示,通過此次對于木蘭溪的考察調研,他們親眼看到木蘭溪治理過程的艱辛與成效的顯著,認識到木蘭溪作為造福莆田人民的生態之河、發展之河、美麗之河,木蘭溪治理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實踐隊會繼續走訪莆田各地,為傳承木蘭溪治理精神,為建設“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美麗中國貢獻青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