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曾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因此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赴泉州市德化縣暑期社會實踐隊在賴鐘雄研究員的帶領下前往大銘鄉生姜產業研究院以及種植基地,深入了解大銘村生姜三大產業的發展情況。

圖為 實踐隊了解大銘鄉生姜的基本情況 藍小媛攝
大銘鄉位于德化西部,土壤沙質疏松、富含鋅,具有良好的生姜種植地理和氣候環境。據了解,大銘生姜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莖葉喜高溫、干燥、畏霜凍。其塊莖扁平,顏色鮮黃,因姜黃素高達0.68mg/100g而聞名一方。德化縣的生姜種植歷史悠久,《泉州市志》記載了明朝時期就已栽培,由此可見生姜的第一產業發展已久,近幾年經濟收益雖有提升但增收幅度不大。

圖為實踐隊在生姜種植園入口的合照 蔣曉楠攝
7月10日,實踐隊以“綠色瓷都姜山文化,康莊大道脫貧攻堅“為主題,實地考察了”千畝生姜產業基地“,賴老師帶領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生姜的潛在經濟效益,向當地工作人員科普了生姜的種植特性,為生姜種苗脫毒提供了可行的建議。生姜產業做為省級農業產業,將從四個方面打造出代表十個鄉鎮的生姜產業品牌,走具有福建特色的產業振興之路。四個方面包括:第一,產業聯盟機制的設立,并在大銘鄉創立了一所由賴鐘雄老師為核心指導專家的生姜產業研究院;第二,構建龍頭企業,預計在當地成立公司吸引人才留鄉;第三,共享一張品牌名片,讓所有參與種植生姜的德化鄉鎮收益;第四,三個產業的聯合發展,線上線下共同售賣,建立一條自動化的流水線生姜農產品加工。

圖為 實踐隊前往生姜產業研究院的合照 崔靜攝
產業振興是農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大銘生姜產業的振興將依托于三大產業的開發,第一產業是生姜的種植以及原生態農產品的售賣;第二產業是生姜農產品的加工,目前為止已經推出生姜粉、姜糖、蘿卜姜等幾項市場爆款產品,進一步帶動了經濟收益的大幅度提升;第三產業是數據化開發,打造全方位的數字化農業平臺,大銘鄉生姜產業已經和螞蟻科技對接。團隊成員通過了解并收集了幾項第二產業產品進軍市場的成功案例,為其他鄉村的產業振興尋找到了新的方法。


圖為 實踐隊了解生姜三大產業的開發現狀 王秀柔攝

圖為 生姜農產品的銷量爆款 蔣曉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