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百姓同心,承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最初是來源于人民,因此想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就必須要回到人民中去。在7月3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燃夢調研隊一行二十一人就來到了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村——靈潭村進行調研活動,在這里我們將通過實地考察點燃自己心中的紅色的火焰,放飛自己的紅色理想。
隨著汽車的緩緩駛入,具有紅色文化特征的文旅建筑、古城墻等映入眼簾,極其具有鴛鴦圍的特色,給我的感覺像是一位飽經風霜但卻屹立不倒的老戰士,屹立在舊時代與新世紀的交界點。
我們先是去到了鐘蛟蟠事跡紀念館。鐘蛟蟠是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人,在與我們相似的年紀時,鐘蛟蟠就通過閱讀《中國青年》等書籍將進步理論與先進思想逐漸烙印進自己的腦海中,隨后他就組織起了學生罷課游行,不僅激起了同學們的戰斗熱情,同時還掀起了南雄學生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廣州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家鄉,服從黨組織安排參與組織農民鴛鴦圍暴動,之后,他又參與了水口戰役、紅軍長征、平型關戰役和晉察冀邊區戰役。回顧他這輝煌的一生,他是農民的孩子,從農民中走來,最后他把他的大半生都用在為人民而戰,為人民的幸福而戰。當我游覽完整個展覽館后,我久久不能平靜,心頭充滿了對前輩的崇敬和報國的熱血。未來我也要像他這樣,不忘記自己是從人民中來的,回到老百姓身邊做點實實在在的好事。
圖為燃夢調研隊隊員在參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葉飄然攝
隨后我們就正式展開我們的調研活動。我們準備了兩份問卷,一份是《新時代南雄紅色文化傳承調查問卷》,一份是《紅色熱土映征程,百年初心久彌新——關于南雄市紅色文化了解程度調研問卷》,在派發問卷的時候,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在當地,即使我們和南雄本地人語言并不是那么相通,但依然,在問起他們關于水口戰役等紅色事跡時,他們的興奮與激動是肉眼可見的,話口像是被打開了一樣,滔滔不絕地和我們聊起來,這不僅體現了南雄本地紅色基因深厚,還體現了人民對黨的擁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裝了義肢的老爺爺,當我們問起他是怎么知道這么多紅色文化相關的信息的時候,他挺直了胸膛,自豪地說:“因為我就是南雄仔,因為中國共產黨好。“他還很惋惜自己沒有在身體好一些的時候入黨。我在聽的時候也不禁替他惋惜起來,同時也感慨,人民選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得到了人們非常高的認同。
圖為燃夢調研隊隊員在靈潭村派發問卷。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葉飄然攝
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較強,對本地文化具有良好的的文化自豪感,同時對美麗鄉村建設也有著主動性的見解。今天在讓他們為建設更好的靈潭村建言獻策時他們也都能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因此我們也了解了不少許多當地的真實的情況。
即使南雄有著非常深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但經過今天一天的調研,我依然認為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間。今天遇到的大部分調研對象都表示不知道當地有什么革命英烈,更別說他們做了什么事情了。所以我們要去深入調研并宣揚紅色文化,這樣就離實現文化自信更近了一步,而文化自信了民族才能自信。
作為人民的黨,人民的軍隊,中國共產黨用自身經歷展示了什么叫從人民中來,他們開展工作時也是在人民中開展的,而歷史證明這樣是正確的。今天是我第一次參與調研,是我第一次這么真切地穿街走巷地去采訪別人,我感受到了要想得到真切的資料就得到人民中去,同樣,要開展工作也得親身去到人民中去。 (通訊員 林品楠 )
時間:2023-07-17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持筆繪淳美,舞動新農村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7月10日至15日,南昌大學藝術學院“菁彩賦興”
-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