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我省“百年百圖展黨史,點亮八皖譜新篇”志愿活動。“點亮八皖”巡展宣演團于2023年7月15日,早9點整前往亳州博物館開展“觀紅色基地,宣中華文明”實踐活動。
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而文物和文化遺產具有穿越時空、跨越地域、直抵人心的魅力,在新時代,繼續加強保護、傳承、利用,挖掘多重價值,讓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江淮大地綻放多彩魅力,成為承載中華文明、散播徽風皖韻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精品。
在保護中傳承,文物活起來。在活動開展中我團了解到2022年以來,亳州博物館創新推出《亳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方案》,方案主要針對該市博物館的展廳和文物庫房中珍貴文物保存環境質量進行檢測與調控,對現有展柜進行改造提升,運用多種調控手段改善文物保存微環境,配置環境友好型囊匣和柜架,實施有效的“穩定、潔凈”調控,全面提升該館館藏文物的預防性收藏保護能力。市博物館館藏預防性保護工作的開展,確保了館內文物的完整性,為公眾參觀文物提供重要基礎。同時也能夠讓群眾較為直觀地、近距離地觀察文物,感受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氣息,進而提升公眾的文化素養。
講好文物故事,彰顯徽風皖韻。眼下,亳州市博物館的“六載·千年——亳州建設工程六年考古成果展”已正式開放,展期一個月。團隊成員目睹了綠釉牡丹紋瓷枕、青釉雙耳壺、黑釉瓷罐、白釉瓷罐,認識到瓷器有歷史,也有“顏值”。展廳集中展示了多件系統反應古中國的精美文物,包括黑花人物缸、鈞窯大碗、三彩執壺等。



走進亳州博物館深處,團隊成員看到了曹操宗族墓群的石磚密密麻麻刻著古時的文字。那字,有著無盡的滄桑,歲月侵蝕的痕跡處處可見,古老而又莊嚴。在已發掘的曹氏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碑刻、印章等大量文物,其中最為珍貴的當屬文字磚和畫像磚,數量近六百塊,形式有刻寫、模壓及少量的朱文手書。它對考證漢代書法演變、風俗文化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


作為本次活動的參與者,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要以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責任感、對中華文明的敬畏之心來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創造性轉化和發展,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創造屬于青年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