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扎染歷史悠久,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手工藝技術。2023年7月13日上午9:00,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預防2103&2104臨時團支部暑期社會實踐團于湖南省長沙市西湖街道咸嘉湖社區西湖麗景小區黨群服務站開展“方寸之間得清歡——扎染體驗”活動。邀請社區居民攜帶舊衣參與活動,合理使用現場扎染工具,體驗中華民族傳統扎染技藝,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實現舊衣再利用,積極響應“建設美麗中國”號召。
一、了解扎染歷史,合理籌備策劃活動開始前一個月,實踐團成員積極查閱資料,一同觀看扎染相關記錄片,閱讀有關書籍,學習扎綁技巧,加深對扎染歷史、地理、文化等的了解。在曹若天同學與社區工作人員對接、確定活動時間及地點后,實踐團成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方案,簡化扎染步驟,使活動流程更明確、更具可操作性。

(圖為實踐團成員一同觀看記錄片)
團隊成員分工明確、通力合作。梁戈同學負責活動宣傳文案的撰寫和活動鏈接的制作;曹若天同學負責與社區的工作人員對接,確定宣講的時間地點與所需道具,并將活動宣傳轉發至業主群內,呼吁社區居民積極參加;雷若妍和王思宇同學負責購買活動物資;王若冰和秦佳儀同學負責打印扎綁過程及成果示意圖;劉茈旭和梁戈同學負責布置活動現場、維護現場秩序。


(圖為扎染現場布置情況)
二、積極組織宣傳,活動效果極佳此次活動的舉辦引起了許多居民的關注。在前期宣傳時居民們踴躍報名、積極參與,活動現場氛圍也十分熱烈。許多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現場,與家長一同體驗中華民族傳統非遺技藝。活動伊始,實踐團向居民們宣講扎染的文化歷史、現場操作示范包括“浸濕”“捆扎”“染色”“密封”等扎染流程,更方便居民們理解、掌握,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高效進行。宣講過程中,居民們認真傾聽,其中,羅斯羽小朋友十分積極,仔細詢問扎綁工具的用法,與實踐團成員互動熱烈。

(圖為實踐團成員示范扎染流程)
緊接著,居民們自行動手實踐。實踐團成員密切關注每位居民的制作進度,及時幫助居民解決問題、提供建議與幫助。現場活動秩序井然,每位居民都創作出了與眾不同、精妙絕倫的藝術作品。朱芷青小朋友采用實踐團所示范的扎染技巧,創新染色方法,將衣物的折疊、捆綁、染色等步驟都做到極致、十分精細,創作出花紋變化最明顯的扎染作品,該作品獲得了實踐團成員的一致贊揚,更是被現場其他居民評為“最美作品”。還有部分居民開拓創新,使用“玻璃珠”“小木板”等輔助器具,一連創作出數件扎染作品,件件不同卻件件精美,這其中包含著居民們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對創作的無限靈感和對美的極致追求。

(圖為實踐團成員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圖為朱芷青小朋友扎染作品)

(圖為扎染作品展示)
扎染之美,在于創作。居民們能短暫地忘記生活瑣事,全身心投入藝術體驗,讓蘊藏歷史、飽含文化的一抹靛青,在布帕上絢爛綻放。實踐團成員見證了孩子們求知的目光、家長們認真的神情。實踐團及所有居民都為扎染之美而傾倒。

(圖為扎染活動現場)
隨后,完成扎染體驗的居民挑選實踐團成員提前準備的石膏白坯或空白帆布包,進行涂色、繪制。居民們涂制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進行再度創作,將色彩的魔法進行到底。每一個精心繪制的作品背后,都蘊藏著純粹、寶貴的童心與童真。

(圖為石膏娃娃繪制現場)
扎染不應是冷冰冰的文化符號,更應該融入生活。西湖麗景小區的居民同實踐團成員一起,將對生活的理解融入手工,體驗扎染的色彩魔法,感受扎染的文化底蘊,提升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為共建“文化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實踐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