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微光成炬,青春助力童年
(通訊員 劉心茹 孟恬薇 呂悅悅)河南科技學院積極響應號召,鼓勵學生開展“三下鄉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八字要求,組織多支大學生實踐團隊分赴各縣(市)區,切實發揮大學生思想活躍的優勢,以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禮貌建設為重點,按照“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原則。2023年7月2日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來到了新鄉市封丘縣黃陵鎮閆莊村,針對于閆莊村的兒童,組織了主題為“心手相牽,陽光童行”志愿活動。
團隊希望經過社會實踐,能夠鍛煉大學生的實踐本事,提高綜合素質,也為農村的改革與謀求發展吹了新風,讓“下鄉”活動把先進的文化和學術以新的形勢送下鄉。并且將“三下鄉”活動作為青年志愿者、共青團員、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的一個社會實踐的陣地,成為一個素質教育的典范。義務支教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文化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該校學生的知識水平設定的,對該校學生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課堂是文化課堂的延伸,是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而設定的,主要活動有:咕卡、畫畫等。我們教學生畫畫,豐富而多彩,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 新的體驗,同時也開拓了他們的生活視野。咕卡活動也激起了同學們對色彩的搭配,以及同學們愿意動手去做,以此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為主要目的。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關愛鄉村兒童,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傳遞溫暖,給鄉村兒童更多的關愛,本次活動主要分3個項目:泥塑作品展示、畫畫、咕卡,項目的展開主要是為了激發培養當地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給對畫畫,做手工等感興趣的孩子提供一個體驗與展示的機會,也給更多的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服務。希望可以通過這些可以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拓展孩子們的學習范圍,幫助孩子們堅持他們的興趣愛好,給鄉村兒童提供更多的關愛與支持,從而助力鄉村兒童更好的成長。
手工制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實踐和技術操作能力,熟悉材料、工具、工藝流程,累積經驗、感覺培養心靈手巧的孩子;學會切、削、剪、折、搭、貼等動手能力,在短時間內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術,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促進孩子現察、創意、構想、規劃、制作,以及試錯、反思完善作品的能力,養成耐心、細致、堅韌和開拓的內在品質。手工課是經歷發現、構想、創意、實施、檢驗、修正過程,這里面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機會吸收和引用創新觀念,讓孩子們嘗試不同的制作方法。手工使孩子們從不同層面感知生活,養成動手制作的意識,在漫長的人生中,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動手先試試!”
此外,手工還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手工制作過程中,他們需要思考如何將不同的材料和元素組合在一起,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這種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終生。手工也是一種放松和減壓的方式。在制作手工作品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暫時擺脫日常的壓力和焦慮。手工制作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動作,這對干放松和培養孩子們的耐心和心理素質非常有益。
在小組合作制作的時候,養成孩子的團隊意識,體驗協作的樂趣。協作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也是手工課的潛在教育目標。
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須躬行”,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充分利用暑假期間,深入社會,感知社會的一個平臺。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自身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和理解,提高自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深入群眾,了解社會,增長才干,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道路,是青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揮明才智,積極為社會作貢獻的重要途徑。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大家一起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將為自己以后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步入大學就等于步入半個社會。大學生將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大家會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自己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真正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并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
時間:2023-07-12 作者:劉心茹 孟恬薇 呂悅悅 來源: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關注:
- 觀軍部舊址,憶崢嶸歲月,悟革命精神
- 2023年7月5日,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赴武漢、南昌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進行以“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為
-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