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趙靜 圖片 呂云翔)為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繼承并發揚革命先賢的偉大革命精神,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五名學生組成“足跡”文化宣傳實踐團。7月8日,在指導教師曾磊、跟隊專家毛梓丞帶領下,去往方山鎮方山寨抗日豫西紀念館進行實踐宣傳。
(圖為紀念館中紀念雕塑)

(圖為紀念館紀念標牌)
據了解,方山古稱方城山、龍山,位于中原腹地的禹州市西部二十五公里處的方山鎮境內,方山鎮因方山而得名,解放后,1949年設方山區,后稱方山公社,方山鄉,1985年12月改稱方山鎮。
呂云翔陳述道:“我徒步登上方山遠望,只見其四面環山,郁郁蔥蔥。方山寨寨內有寨、寨外有墻,清代寨門上刻有“安全寨”三個大字,周圍另建有七八尺高的亂石報警墻,寨墻四周設有10個炮樓,7個炮臺,其中東炮臺為指揮炮臺,炮樓、炮臺每臺設有九節犁榆木噴土炮,寨內設彈藥庫,寨首程豐久為主。“
(圖為呂云翔參觀方山所攝)
朱光照普及到,1945年5月18日夜晚,八路軍豫西抗日第四支隊選派偵察員李平成帶領50多名戰士,從臨近的艾窩村爬上方山寨西南山嶺,在距寨門不遠處引蛇出洞,一場激戰過后,敵人遭重擊逃回寨內,關閉寨門。與日軍同在城墻上時,李平成趁勢在每一個日軍旁邊安排一名我軍戰士觀察他們的行動,等到第二批戰士來到之后,他們就火速消滅了身邊的日軍。緊接著李平成和戰士們向睡夢中的日偽軍開火,日軍聽到槍聲響了之后,驚慌失措,急忙向北寨墻逃竄,大部分摔死或者摔傷,就連德田一郎也是慌不擇路滾下寨墻,跌斷一條腿,被幾個護衛扶著逃進寨內的碉堡。此次戰斗,時隔不久,在地方抗日武裝的配合下,皮定均、張才千司令員率部攻克方山寨。”
王偉雪感悟道:“參觀著昔日革命軍抗戰的城墻,革命先烈浴火奮戰的場面似乎就在眼前,回望當時的崢嶸歲月以及那段交織著血與火的歷史,處處閃耀著黨性的光輝。生活在英雄們創造的和平時代里,我們這一人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艱辛探索,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在紀念館,實踐團成員更進一步了解紅色文化,感悟紅色精神,體會著前人為抗日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為后輩開創幸福和平生活不懼獻出生命的偉大精神,使實踐團成員更加堅定追隨黨的決心,為祖國偉大建設出力的決心,為人民謀取幸福的決心。
巍巍青山,浩氣長存,繼往開來,砥礪奮進。作為處在一個美好的時代,同時也處在國家發展的黃金時期的大學生。無數先賢用生命換來如今無需擔心戰亂與饑餓的生活,更要求當代人民銘記先人之精神,繼承并發揚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今時代努力奮斗書寫精彩人生和國家發展新篇章。相信實踐團成員定當不負韶華,在弘揚紅色精神的道路上穩步遠行。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趙靜 19836033086